第0548章 屯田兵(2/2)

见不到桓温的人影,卫峥有些不甘心,但还是继续驱马向前,追杀晋军的残部去了。

而此时,桓温就低着头,排着队,混在晋军的降卒当中深深地看了卫峥的背影一眼。真是好险啊,差点就被发现了!

济阳这边的战事进行得很顺利,至于阳武那里,就更是不要太轻松了。

这一战,魏军参战的总兵力是五十万人。

鸿沟六万锐士,济阳十五万的军队,剩下的阳武方向,则是多达二十九万,将近三十万的大军!

李农坐镇阳武城,分三路出击,合围了正在进攻阳武城的八万晋军。经过了这么多日的消耗,其实这里的晋军已经不足七万了,在兵力相差四倍不止的情况下,晋军全线崩溃,大将谢安、孙盛、袁乔等人被俘虏。

魏晋两国的这一场战事进行了近一年,从开皇四年的十月,一直打到开皇五年的六月,八个月的时间,双方所投入的总兵力多达一百一十八万人马。

战争的结果是魏军大获全胜,于鸿沟以六万锐士破晋军五十万人,俘虏殷浩、谢尚等人,至于济阳、阳武这两个地方更是捷报频传,一时之间,魏军大破晋军的消息,便传遍了大江南北。

值得一提的是,只是这一战,晋军被斩杀的士卒多达二十万,被俘虏近三十五万人,还有差不多三万人失踪了,估计是不知道逃散到哪个深山老林去了,不知所踪。

还有蒲箐、姚襄的队伍已经撤到长江以南的地方去,不知道目的何在。

回到大梁,冉闵便在奉殿召开大朝会,接受了群臣的祝贺之后,就开始讨论如何处理战后事宜。

“陛下,鸿沟之战,我魏军共俘虏晋军三十五万人。这么多的降卒,必须要妥善安置起来,不然一旦哗变,将是灾难性的后果!”崔皓第一个站了出来。

冉闵点零头道:“这的确是一个让人伤脑筋的问题。诸卿,你们都议一议吧。”

这时,徐机出列道:“陛下,臣以为,不如按照以前的法子,把这些战俘都打发去修建运河吧!”

“陛下,臣以为不妥!”韦謏站出来道:“这次的降卒实在是太多了,一时之间,工地根本就接手不过来。而且咱们还要把这些降卒分配到各地去,耗时费力,途中极有可能出现一些不稳定的因素。”

“韦卿的不无道理。”冉闵表示赞同。

“陛下,臣认为当务之急,不是修建什么大运河。大运河固然是一件功在千秋之事,于民生,于军事都是极好的,但切不可操之过急!臣认为这眼下的当务之急,乃是尽快恢复生产,劝课农桑。最好是让这几十万的降卒打散编制,到各地去屯垦开荒,以做军备!”

到屯田兵,就不得不屯田制度了。

屯田制度一般指组织并强制士兵或者民众进行垦种的耕作方式。常见于乱世时期或者是长期贫困的边远地区。

为什么?

因为乱世时期社会秩序受到破坏,一般平民很难活下来,这种情况下参加朝廷组织的屯田,参军,或者参军后屯田等于端上了铁饭碗。而长期贫困的边远地区也是如此,对大多数人来,参加朝廷的屯田虽然苦,但比一般平民的生活更好。

所以在三国乱世,和明初乱世,都出现了屯田制度,明朝更是出现了卫所制度,指定军人边耕作边打仗(一般是一半人劳动一半人参加作战)。

但是这种制度的实行有来赖于大环境,如果大环境转变,出现和平慢慢到来,平民的生活比士兵好。或者屯田的土地被贵族或者地主侵吞,军饶田地被侵占,活不下去了。

出现这两个条件后,屯田就自然进行不下去了。

其实魏国一向是有着屯田兵的存在的,这些屯田兵战时为兵,平时为农,负责屯垦戍边,只有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朝廷才会征召他们征战。

譬如这一回,冉闵调动了五十万的大军与晋军作战,大部分都是各地的屯田兵来的。

百镀一下“冉魏霸业爪书屋”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