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60章 下西洋(2/2)

这个没什么,故而群臣都深表赞同。

但冉闵接下来所说的一个事情,就让群臣都不敢苟同了。

“此外,朕还要派出两支船队,一支东渡大海,一支下西洋。宣扬我大魏之国威的同时,与沿途各国建交,同时互通有无,把本土的奢侈品都推销出去。”

崔皓愣了一下,便询问道:“陛下,不知道这两支船队的规模如何?”

“在朕的计划之中,东渡和下西洋的船队,船员都要有二万多人,所需工匠、浆手、航海士、军士等都要一应配备。朕已经计算过了,这么庞大的一支船队,所需海船是近三百艘,至于其他的大小船只不可计数。”

“陛下!万万不可啊!”

韦謏又跳出来反对道:“这整整四万人的船队,又分东渡大海和下西洋,不知道要消耗国家多少的钱粮,期间要死伤多少的船员,而这仅仅是为了宣扬大魏国威,恐怕于理不合啊!”

“有何于理不合的?”

冉闵蹙眉道:“下西洋与东渡大海,乃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一可以宣扬国威。二可以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三可以打通海上丝绸之路!让更多的外邦商贾进入帝国经商,同时打造出一条海上航线,吸引帝国与东南亚地区各个国家的商贾进行贸易往来,一如丝绸之路,这有何不可?”

冉闵组建船队下西洋的事情,实在是与后来的明朝时候的郑和下西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共计七次。

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目前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不过,由于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没有发动民间的商业贸易,全部的开支都依赖明朝强大的国力来支撑,没有对明朝带来什么经济实惠,于是,明朝全盛时期过后,再也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来支持这项庞大的工程,下西洋随之停止。

而冉闵之所以想要派出船队下西洋,宣扬大魏国威不是主要目的,或者只是顺带的,他都真正目的是为了打造一条海上丝绸之路。

就这么说吧,这次下西洋航行的船队走到哪儿,这条海上丝绸之路就能通到哪儿,然后大魏帝国就能进行海外贸易,将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大量倾销到海外各国,与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地的国家加强联系把他们的金银玉器都赚回来。

众所周知,冉闵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不会做为了面子工程而误国误民的事情。

鉴于冉闵的良好信誉,再加上他已经把所需的海船都打造好了,群臣都不好再说什么,只能听之任之了。

不过下西洋利国利民,这东渡大海是什么鬼?

韦謏又道:“陛下,臣以为派船队下西洋,有利可图这可以,但是东渡大海作甚?大海之东,除了倭岛以及夷洲岛那是什么都没有了!派船队到海上漂泊吗?连最原始的航线都没有,出海的船队很容易遭受意外啊!”

“谁说大海之东除了倭岛和夷洲岛就没有别的岛屿,没有别的大陆了?”冉闵对于韦謏的这种说法表示极为不满。

韦謏苦笑道:“陛下,至少古人并没有发现大海的东边除了倭岛和夷洲岛还有什么岛屿。就算上面有岛屿,也是荒无人烟的岛屿,并没有人定居的。”

“韦謏,你这就是坐井观天了。古人是古人,我们是我们,此一时彼一时,不可同日而语!古人那是没有条件或者没有心思派遣船队远航,也不敢去海上更远的地方远航!这个世界何其之大,无奇不有,无所不有,我们不能只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我们要用自己的眼睛,去发掘这个世界!”

“可是……陛下,这派遣船队下西洋能打通海上丝绸之路,加强帝国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宣扬国威,但是东渡大海能给咱们大魏带来什么效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