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 第一百四十九章 意难平!(2/2)

    蔡京的三舍法则是进行了改良,将原本局限于太学的三舍法,推广到了州府之中。

    李云泽这边,又做了一定的改变。

    首先是县学,读书人要先到县学上学,之后每年考试取成绩优异者,去往州府上学。

    之后州府这里的学校,也是通过考试挑选成绩优异者,去往太学上学。

    到了太学这里,就是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等。

    “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

    说白了,就是通过连续的考试来确定出身并且授予官职,使科举考试沿着简单化、实用化方向发展。

    已然是有些类似于后世的国考了。

    李云泽对于科举里的诗赋、贴经及墨义,以及什么八股文完全没兴趣。

    用这些通过科举选出来的大臣,大部分都是能力不足。

    而教育考试,却是能够针对性的实行相关教育,其实用性远在科举之上。

    “陛下。”眉头紧锁的于谦开始说难处“八股科举乃太祖钦定...”

    “改!”

    “陛下。”于谦连连叹气“行三舍法就要废科举,天下读书人必然鼓噪啊。”

    “谁鼓噪就斩谁。鞑虏们敢斩的他们不敢言语,莫不是朕就不敢了?”李云泽说着于谦听不明白的话“现在正是推动此事的好时机。”

    这话一说,于谦也是微微愣神。

    朝中文臣遭遇沉重打击,矫诏废太子案牵连之广,甚至都能与当年的胡惟庸案与蓝玉案相提并论。

    此事正是文臣们最为战战兢兢,李云泽说话说一不二的好时节。

    谁要是在这个时候反对,直接将其列入同党名单就能轻易拿下。

    这么一说,真没几个人敢不要命的反对。

    而且这位陛下,是真的敢动刀子的。

    “此事交由你去办。”李云泽直接将事情推到了于谦的头上“从快从速安排,谁敢反对直接处置!”

    大明对读书人太过于优渥了。

    哪里像是鞑虏,反对这个反对那个的,全都一刀了结,之后就再也没人反对了。

    大明的读书人,甚至抠字眼的搞出来一个读书人不用纳税,而且还能包庇别人的田产不用纳税的破事出来。

    李云泽早看他们不顺眼了,有机会的时候绝对不会心慈手软。

    安排好了此事,李云泽唤来了樊忠。

    年轻的樊忠一直担任护军将军,也就是朱棣的禁军指挥官。

    朱棣死后,他就追随李云泽,一直表现的忠心耿耿。

    李云泽也知道他是个忠心的,因为历史上在土木堡高呼‘我为天下除此贼!’用锤子干掉太监王振的,就是樊忠。

    他最后为了掩护叫门战神逃跑,死战不退被乱箭射死。

    如此忠贞之人,李云泽自然是会给予重用。

    “朕要出兵。”

    刚刚上位,李云泽就忙不迭的要打仗,与朱棣简直是一模一样的性格。

    行礼的樊忠心说‘你出兵我跟着就是,跟我说是啥意思?’

    “但是朝中内外诸事繁多,朕暂时没办法亲自去。可此事不平,朕心难静!”

    这下樊忠算是明白过来了,他大喜过望再度行礼“臣愿为陛下分忧!”

    “好。”

    抬手就拍在了御案上的李云泽,昂首出声“就请樊卿家,为朕平此意难平!”

    眼见着战功就在前边向着自己招手,樊忠说话都有些颤抖“敢问陛下,要平何处?”

    “奴儿干都司。”李云泽冷笑以对“你领精锐兵马过去,犁庭扫穴,彻底荡平那儿的鞑虏女真!”

    虽说不明白为何李云泽如此恨那鞑虏女真,可对于樊忠来说完全没必要去明白。

    他用力叩首“请陛下放心,臣必当犁庭扫穴,彻底清理干净!”

    一连安排了许多事务的李云泽,终于可以暂时歇歇了。

    毕竟这个时代不像是明末那么急迫,大明正处于国力的巅峰期,只要用心想做,基本上没有办不成的事儿。

    无论是鞑靼瓦剌,还是此时未成气候的鞑虏女真。

    又或者是泰西诸国,都无法构成什么威胁。

    除非他被叫门战神附身。

    一想到这里,即将走入孙贵妃宫中的李云泽,下意识的顿住了脚步。

    伸手摸着了橡胶质地的医疗用品,这才放心入内。

    笔趣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