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胶东半岛保卫战13。(2/4)

也正是因为如此,裕仁等人才清醒认识到了自身不足,痛定思痛后便下定决心要大力发展自身军事技术,并要想尽一切办法从德国那里弄到更多先进技术!尤其是日本一直都念念不忘的煤炭液化技术!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尤其是当前最重要也是最匮乏的石油资源是日本极度渴望,极度希望能解决的燃眉之急!在原始历史上,由于盟军的石油封锁,导致日本越来越难以获得石油,最终成为日军的“阿喀琉斯之踵”。到战争后期,日军战舰因为燃料不足无法全部出战,战斗机往往有去无回、无人生还海上运输大动脉被彻底切断,成了压倒日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为了解决石油供应问题,日本一方面从国外购买石油,另一方面也在谋求获得出产石油的租借地。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随后,日本国内开始扩大石油生产,不仅建造了巨大的油库储备进口石油,同时扩大了炼油厂的规模。就在这一年,日本政府还特别制定了人造石油的7年计划,希望用7年时间,使日本的石油产量增长26倍。日本所谓的人造石油计划,主要有两大方向,一是从油页岩中提炼石油,二是通过液化方式,从煤炭中获取石油。

由于华夏东北发现了油页岩矿,同时煤炭资源丰富,日本人造石油计划的半数工厂设在华夏东北。原先页岩油提纯是日本的主要方向,也进展顺利。1929年,位于辽宁抚顺的页岩油加工厂设立,原计划日产4000吨。但当日本投入大规模加工后,发现原先的提纯法存在很大问题,不仅影响了石油的品质,也根本无法供军舰使用。

于是,日本转向了“有成功先例”的煤炭液化。煤直接液化技术是由德国人于1913年发现的,并于二战期间在德国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德国先后有12套煤炭直接液化装置建成投产,到1944年,德国煤炭直接液化工厂的油品生产能力已达到423万吨/年。

直到二战后,中东地区大量廉价石油的开发,使煤炭直接液化工厂才失去竞争力并关闭。这一技术在德国获得成功,日本也试图效仿,但德国却视之为国防工业机密,迟迟不愿外泄。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日本的“人造石油计划”始终没有大的起色。到了最后,不得不宣布计划破产。现在由于江强亚洲解放军的介入发生了一些蝴蝶效应!

日军通过战场缴获和间谍特工等多种途径,缴获和窃取了不少先进武器装备和技术资料,其中包括了防弹衣、88半自动狙击步枪、svt-40半自动步枪、95突击步枪、夜视望远镜、巴祖卡反坦克火箭筒、高级变频电台,以及直升机、雷达的情报资料等等!

尽管江强对这些先进武器装备保密工作很重视,但是体量越来越大,尤其是前期还援助了不少给友军部队,所以难以做到滴水不漏!不过这些东西并不会对江强造成多少威胁,因为按照上海的游戏规则“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的原则,江强是永远不会落后和吃亏的!

只是若是让德国提前几年时间掌握了这些装备和技术,恐怕造成系列后果会很严重!对于这些缴获,日本有些东西能搞得懂,能在较短时间内吃透并开始进行仿制生产,但比如夜视望远镜、高级变频电台、直升机、雷达等却不是他们可以短时间破解的!所以,日本人便将这些东西统统带到了德国,一是展露诚意以便获得想要的煤炭液化技术,二是想借助他们的强大科技水平和军事技术尽快破解!

德国方面从一开始就表现出来极大兴趣,并且承诺若是日本能进一步搞到更多的样品和技术资料,他们不仅可以共享液化煤技术,还可以共享更多的军事武器装备!半晌后,裕仁收回了思绪,转头看了一眼众人道:“关于第二军司令西尾寿造的请求,各位爱卿都有什么看法?当前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方针?”多田骏沉吟道:“天皇陛下,对于江强和他麾下的亚洲解放军我们确实必须要转换思路了,需得重新全盘考量才行!”“是啊,伤亡太大了,不能继续这样打下去了!”“请天皇陛下明鉴!”

闲院宫载仁等人纷纷点头附议,谁都知道前线部队肯定已经尽力了,仗打到现在已不再是单方面的战术问题了!裕仁无奈的摆了摆手道:“既然如此,那就让他们先行撤离休整!参谋本部尽快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战方略!”“哈依!”

多田骏弯腰顿首,然后突然话锋一转道:“天皇陛下,我还有一个建议!请求天皇陛下能特准石原莞尔从关东军调回参谋本部,现在看来石原君的很多见解,还是有些道理的!”“嗦嘎!朕准了!立即电令石原莞尔返回东京述职!”

裕仁仔细思索一会,终于点了下头!“各位广大听众朋友们,这里是胶东广播电台!现在插播一条振奋人心的大捷报,我亚洲解放军胶东集团军于1月23日凌晨2点对胶县城外日军发起反击作战,并于夜间5点对驻守莒县的日军第33旅团发动围歼作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