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一章 善后(上)【万字(3/4)

祸从口出的道理,谁都懂。

往常商贾们喜欢在做完买卖之后聚在一起交流一下各地货物的价格商情,顺带着谈论一番各处的风土人情坊间趣事,来了兴致,便是朝廷大事也会针砭一下。大唐风气开放,可不仅仅是指男女之事的约束宽松,便是政治氛围也极是自由,只要不去愚蠢的咒骂皇帝,大抵是没人管的。

较之“文字狱”“因言获罪”的某朝,简直就是天堂一般的存在。当然房俊不会同意这种说法,言论自由也要有个限度,那就是必须在“政治正确”的前提下。社会舆论需要引导和管制,否则若是任意妄为,百分之一百会被别有用心的挑拨利用,届时政局动荡、社会矛盾加剧,倒霉的还是那些叫嚣着“言论自由”的老百姓……

但是现在的形势,谁敢多说一句?

就算不提顾家,可谁能保证自己说出去的话就不会被引申揣测,然后上纲上线?

朝廷或许不会管你怎么说,但是没看到那些世家豪族各个都憋着一股劲儿,就等着一个宣泄口的出现,好搞出一番大事情来?

这时候谁撞上刀口,那纯粹就是自己找死……

房俊将顾家的罪证送往京师的时候,也意外的接到了一份上谕。

骈四俪六的话语看上去很美,但是房俊这个棒槌根本看不懂。若是单纯的修饰词汇还好一点,捋一捋也大抵能都能明白其中的含义,但是涉及到用典之类的成语,立马歇菜……

这份上谕当中出现了很多生僻的成语,比如“及瓜而代”,比如“鼻垩挥斤”,比如“陂湖禀量”……看得房俊一阵懵圈。心里暗暗咒骂,不知是哪个马屁精为了在李二面前讨好卖乖,将一份上谕写得这般晦涩难懂。

中文是最美的文字,这一点房俊毫不怀疑。

你若是再私下写文章的就算再怎么卖弄文采、对其辞藻都不为过,可这是上谕啊,是要明发天下给天下人看的,你弄的这么华丽隐晦,有几个人能明白?

房俊暗自留心,以后有机会定然要想李二觐见,但凡是这类事关重大、又或者牵连甚广的文书,必须要词句浅白,通俗易懂才行。

幸好他还是有点文学功底的,最起码上学的时候语文总是及格,居然让他硬生生的将这份上谕的意思捋了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