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石油(3/5)

这恰恰是德国总体战以及前线作战所需要的,装甲战车开动,乃至帝国防空战的进行何不需要这些燃油的供给?

但是在1944年前4个月之前以及之后,包括德空的帝国防空战已经开始走向失败。

德国合成资源产量很快出现锐减,作为对比的则是德国油田产量并没有遭到较大的波动。

当然该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德国空军在长期以后的双线作战后已经出现了疲劳,

“德国空军从未强大到可以执行希望她完成那么多的作战任务”。

另一方面则是美国陆航野马护航机以及护航技术的成熟乃至战略轰炸理论的完善。

而到了1944年未,帝国防空战彻底破产,英美将轰炸线继续东移以后,德国合成资源厂乃至油田遭到进一步破坏造成了44年未产量的进一步下跌。

此时西线盟军早已冲入德国本土,总体战也已经破产,希特勒在指挥部也只能无奈的用“焦土”这类的计划作为报复。

38,39年后是德国最后采购燃油的机会,随后在开战后德国很快遭到了英国海军的封锁,而德国采购燃油的来源则转向了罗马尼亚和匈牙利。

但是一个明显的误区则在于,人们往往会过大夸大罗马尼亚和匈牙利所能够提供的产量,但是实际上合成资源和本土原油转化的数量远远高于进口。

在43年这一点表现的尤其明显,进口产量大约是270w公吨,而合成资源加本土原油则达到了750w吨,是进口的将近3倍。

但是代价则是德国本土的煤矿在6年战争中遭到了大量开采,而且合成燃料厂造价在1亿帝国马克以上。

当然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英美选择和德国和谈并且开放石油供给,1亿马克能转换成多少辆老虎豹子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