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市场扩张的契机(2/2)

说着,唐伟东就随口扯着嗓子唱了起来: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

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儿破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哎嘿哎嘿哎嘿

……

《济公》是今年刚播出的电视剧,由游本昌和吕梁主演,一共也才12集。不过现在的电视节目太少,可以说是播出一部火一部,所以,《济公》一播出,满大街都是鞋儿破帽儿破的歌声。

唐伟东纯粹就是拿这个来应付谢丽娜的。谢丽娜耳朵尖,却不上他这个当,说道:“不对,不是这个。”

“你听错了,就是这个,再多问一句我就把你扔下去。”唐伟东恶狠狠的说了句,然后任凭谢丽娜再怎么问他都不说话了。

下半年由于有阳历的元旦,圣诞节,农历的春节,国内外的肉食和蔬菜需求量很剧增,正是养殖种植行业的黄金期,所以饲料厂也要未雨绸缪,加大产量,以备填补市场。

现在“小康牌”饲料,基本已经占据了东山省的全部市场,稳固了周边冀,豫,皖,苏北的大部分市场,要想再次扩张,必须要寻找一个契机,而这个契机,唐伟东早已经找到了,想好了。

不过,这个事现在还不急,时间还很充足,现在首当其冲的要务还是地里的活,现在已经到了开始整理冬暖蔬菜大棚,准备种植反季节蔬菜的时候了。

蔬菜大棚的反季节蔬菜种植,在唐伟东的规划中,可是一个大进项,按现今的物价,大棚蔬菜一亩地一季挣个几千块钱还是很轻松的,一年可以种3-4季,算下来利润还是很可观的。

别说什么现在蔬菜价格才几分钱一斤,应季露天的蔬菜跟反季的大棚蔬菜能比吗?八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的冬天,除了白菜、萝卜、土豆、咸菜,冬天还能有什么绿色蔬菜?更别提老百姓吃不吃的起的问题了,这东西刚出来,压根就不是卖给普通农村老百姓吃的。

反季蔬菜的主要销售地,必定是在大城市,等以后大面积种植普及了,那时候价格也降下来了,才会进入寻常百姓家。就像二十一世纪一样,冬天大家吃的那些蔬菜,不都是大棚里种植的么?

其实,大棚种菜在六七十年代已经在国内局部地区出现了,但直到1989年时才算技术成熟,真正大规模推广种植还是从东山省的sg开始的,一批党员干部带领着农民种菜致富,当年大棚蔬菜一上市,竟然卖出了黄瓜比肉贵的奇观,一下就造就了一堆的万元户。以前高不可及的万元户,在sg竟然不值钱了,因为遍地都是!

唐伟东提前几年把大棚蔬菜弄了出来,还是借用的人家成熟的技术,要是不成功那真没有天理了。指望这种这种反季节大棚蔬菜赚钱,关键还是要成规模,弄一个两个的大棚根本不顶事,除了零卖找不到别的销路。形成规模化种植就不一样了,只要打出名声,客商自然会主动的找上门来,你求着人家卖,和人家求着找你买,价格可差的海了去了。

所以,唐伟东当时不光自己建了大棚,还帮家族的所有人家都建了,村里一些跟风的人,不管成不成,也跟着建了。唐伟东并没有抱怨他们的眼热跟风,反而还乐观其成,反正到最后估计他们还是要替自己种菜,为什么要阻止呢?养鸡的事不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么?

想到这个结果,唐伟东像偷到鸡的黄鼠狼一样,又嘿嘿嘿的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