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再捐一百万(3/3)

“也不用捐太多,省的惹人眼红,我看就跟上次一样吧。这次以绿健营养液的名义捐三十万,再用八喜果汁和幸福可以的名义捐二十万,然后用小康饲料的名义捐二十万。灾区饮食供应和生活物资,应该是重中之重,最后咱们再以农副产品销售公司的名义捐三十万元的蔬菜,凑个一百万整。我想,这完全应该能达到领导们的要求了。您看这样行吗?”

一次又是一百万扔出去了,李玉英总归还是有些心疼,不过想想,这也是为国分忧,积德行善了,也就同意了唐伟东的提议。

捐的钱好说,直接划拨就行,蔬菜物资的运输才是关键的问题。泺邑现在还全泡在水里呢,东西想运进去都不容易,老百姓的日常基本生活必需就成了个大问题。

河东村这次捐献蔬菜,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可比捐的那些钱更实用。为了这次的蔬菜运输,不仅县里动员了最大限度的运力,市里也伸出了援手,派了大量的运输车辆过来支援。

三十万元的蔬菜,堆起来能垒一座山,肯定是没一次性运完的,运菜的货车只能多跑两趟了。好在是本省之内,路程也不远,四五个小时就能到,如果抓紧点时间,人歇车不歇,一天可以跑两趟。

在市县两级领导的带领下,一眼望不到头的,装满了蔬菜的汽车长龙,一路向西,向着省城驶去。

这一次唐伟东并没有出面,这货觉得自己现在格局大了,这点事就不用自己亲力亲为了。看来真是钱壮怂人胆呐,腰包里有了钱,心态都不一样了。

他不出面,这次的荣誉自然又落在了李玉英的头上,省内的荣誉和称号又收获的一大堆,企业的集体荣誉也没落下。

最让唐伟东感到高兴的是,以前臆想般想为李玉英争取的那个全国代表的身份,这次很可能有机会会实现。据县长通过某些渠道得到的消息,说是有关部门已经把李玉英报上去了,就等上面审核了。

不仅如此,因为河东村企业的突出表现,省里对他们的企业开始进行重点扶持,大力推广他们的产品,保护他们的销售利益。

这就是曾经让唐伟东深恶痛绝的“地方保护主义”了,等落在自己头上的时候,只能说一句:“哎呀,真特么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