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九元回乡(3/3)

进城后,船在水道里晃晃悠悠的走了不知多久,看到了熟悉的饮马桥。

作为城内两县的界桥,林大官人在这里也有很多回忆,打过人,也写过诗。

王府尊继续介绍说:“如今中轴大街以饮马桥为界,北段还叫卧龙街,但南段已经改名为九元街了。”

林泰来知道自己九元连魁后,会在老家引起一些物理意义上的反响。

同年王禹声的那位祖宗王鏊,七八十年前还留下了学士街这个名字呢。

可是林大官人却没想到,反响竟然这么大。

卧龙街乃是苏州全城的南北中轴线,这个名字应该已经用了近千年了。

在历史上直到乾隆下江南时,为了讨好乾隆皇帝才改了名为护龙街。

而自己何德何能啊,把卧龙街改了名字?

所以林泰来叹道:“毕竟这是一条中轴主干道,哪有北半段一个名字,南半段用另一个名字的道理?

我看这样改名不妥当,一条街两个名字,民众使用起来实在太不方便了。”

王府尊想了想后,说:“所以你的意思是,把卧龙街这个名字全部放弃不用了,整条大街从北到南全部改名为九元街?”

林泰来:“.”

莫非历史上乾隆皇帝也没想过把卧龙街改为护龙街,改名都是地方官为拍马屁自作主张?

身居高位者,真是不能随便乱表态啊!

“算了算了,还是北卧龙南九元吧。”林泰来最后只能屈服于现状,“用了千年的名字,不能消失在我林泰来这里啊。”

从饮马桥向南,距离沧浪亭林府就近了。

坐在船舱里的林泰来立即又远远望见,在原卧龙街南半段现名九元街上,多了两大坨黑压压的东西,异常霸气的横亘在大街上。

感觉今天自己像是个导游的王府尊不得不又进行解说:“那是两座石牌坊,一文一武,彰示你的伟业。”

等更近些,林泰来也看清楚了,每座牌坊都有粗壮的八脚石柱,横面宽近二十米,纵面有六七米,整体高度有个十多米高。

说是石牌坊,更像是两座大石楼,以这时代人的眼光来看,绝对是巨制了。

“真败家啊,这得花多少银子?到底是谁修的?”林大官人莫名的心疼起来。

本来是不缺钱的,但自从下决心今年启动疏通吴淞江下游工程后,就发现自己又缺钱了。

不然也不会打上扬州盐商的主意,让汪员外出面筹钱。

王府尊答道:“这两座石牌坊,样式由你那个外管家高长江设计,位置由周抚台亲自勘定,再由你大兄施工.”

“等等!”林泰来疑惑的说:“周抚台亲自勘址?他这么闲的吗,连这种事都做?”

王府尊笑道:“咱们这位周抚台出自我们山东,我对他的底细很了解。

你可能有所不知,周抚台乃是当今最顶尖的堪舆术大能,著作有《阳宅大全》十卷,巡抚什么的只当是副业。

所以你们林家要修这两座牌坊时,周抚台亲自看风水勘址。”

林泰来:“.”

刚才真没看出来,周巡抚还挺多才多艺,居然是个风水大师,也算技术型人才啊。

愣了愣后,林泰来调侃说:“若周大师早来几年就好了,动工兴建沧浪亭林府时,可以请他指点指点。”

王府尊答话说:“现在也不晚,令尊已经请周抚台出手,帮忙重修林宋村祖宅和林氏祠堂了。”

一边说着话,一边弃舟登岸,从正门进府。

说实话,回到苏州的林大官人更想先去横塘镇视察横塘学院,或者去木渎镇对面视察工业园区。

在林大官人心目中,那些地方才是事业的根基所在,而城里面更多的是浮夸和虚荣。

但是现在有了正房,有了嫡子,无论他心里怎么想的,也必须先回城里的沧浪亭林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