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抽象天命,你千古一帝 第106章:治不了东胡还治不了你?(1/4)

    大殿之中,立时响起了一片喝斥之声,灯火都更旺盛了。

    遭遇大败?

    你是真敢想啊!

    陛下打东胡南军没有大败,打普六茹部水师也没有大败。

    只是粮草短缺,就要大败了?

    嘶.

    好像还真是。

    皇帝再怎么英勇善战,总不能带着一群饿着肚子的将士打仗,还能打赢吧?

    但纵然是真有这种可能,也只会让群臣更加义愤填膺。

    要是朝堂上都是汉臣,那他们肯定会理智对待,也会上书谏言,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可如今朝堂上还有东胡使节。

    当着敌人的面,该怎么站队,怎么一致对外,怎么舔皇帝,这群人心里可太清楚了。

    而在群臣的痛骂之中,虞让却是不为所动。

    就像当年普六茹部汗王派人来征辟他时一样,整个人站的笔直,仍然是一幅出淤泥而不染的姿态,将周遭斥责视若罔闻。

    和群臣的吵闹不同,刘恪也是平静异常。

    上朝之前的小议中,箫元常就已经点出了这个问题,琼州确实粮草不足。

    既然都没得吃了,军心不稳,大败一场也是正常。

    不过他的语气还是相当严肃,责问了虞让一句:

    “朕不管你出使的目的是什么,但仅靠这样的虚言恫吓危言耸听,只怕是适得其反哪!”

    “危言耸听?”

    虞让未有退步,昂着脑袋,继续道:

    “陛下,请恕下臣直言,岳少谦在高州,攻取康海一郡。”

    “固然有所斩获,可不说更进一步,整个高州,能否攻得下,便是固守,又真的能守住吗?”

    “下臣只想问一句,三军粮草,还能支撑多少时日?”

    “一旦粮草断绝,陛下拿什么填饱将士们的肚子?”

    “去年雨水丰足,粮产颇多,百姓家中应有余粮,世家大族之中,也多有存粮。”

    “只是以陛下仁德,会强行取用吗?”

    这个吧,还真不一定,这不是有贾无忌呢,真有必要的话就去找世家借一点,大不了不还就是。

    虞让三言两语,便点出了问题的关键之处。

    东胡人刚起兵时,为了解决粮草问题,靠的是抢。

    打一个地方抢一个地方,管你百姓怎么样,将士们吃饱,调兵遣将不会受粮草困扰就行。

    至于后来减少了劫掠,是因为东胡人打下的地盘已经够大了,前期也杀得抢的足够多了,粮草能够勉强供应得过来。

    而汉军则不同。

    大汉是天下正统,北伐属于收复失地,不可能和蛮子干一样的事。

    朝廷更是要收拢人心,不开仓放粮救济被战乱波及的百姓,都显得有些抠门,更别说从民间强行征取粮草,来充盈库府了。

    那么伱既然要行正道,就注定了北伐战事,必然会受到粮草供应的制约。

    粮食,不可能凭空生出来,要一年一年慢慢长!

    虞让就站在那里,仿佛巍然大树,不受风吹雨打所动摇,只是悠悠地道:

    “当前陛下所处的窘境,不但下臣看得明白,东胡之中的那些有识之士,只怕也看得很明白,就等着大汉彻底断粮。”

    “只有战意,只有民心,陛下又要要多久,才能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北伐过程中,不仅要攻城略地,还要防备东胡的反攻。”

    “粮草更是年年吃紧,倘若遇上了灾年,朝廷又无存粮救济,民困而兵乏,如果真到了那个时候,陛下该如何扭转局势?”

    这一番话,更是再度将群臣心里的危机感,拉升了一个层次。

    一州之地,能供应大军已经很吃力了,根本没有任何抗灾能力。

    纵然算上不稳定的夷州,也不可能靠着两州的存粮,来灵活调度,从而渡过灾情。

    而要是在灾情之中,东胡人同时发兵来攻,落井下石,那时候大汉靠什么打?

    兴许能靠着水师之利,再南迁一次,反正抵抗挣扎,是真的做不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