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抽象天命,你千古一帝 第149章:几为敌所笑(2/2)

    周围惨叫声连连,但多是口音极重的东胡语。

    刘恪回头望了眼,身边百人跟得很紧,几乎都没有什么折损。

    不过这时候,坡地下的东胡大营,亮了起来。

    先是一个将领,打起火把,自正门而出。

    呼啸间,整个大营都亮起灯火。

    自东到西,便是高处的望塔,也都点起了灯。

    “确实有五万大军。”

    刘恪借机确认了大营之中的兵马,以这个点灯速度,东胡兵马不会太少。

    于是,立时便放下心来。

    他倒是不怕和东胡兵马硬碰硬,只要是打仗,就算再难,总归有赢得办法。

    刘恪唯一担心的,就是东胡打着围城的幌子,仗着骑兵,各处骚扰转进。

    现在看来,乞颜大显确实是想攻破徐闻县。

    如此,就不用过多担心其他地方的安危了,专心攻破这一路兵马即可。

    “走!”

    刘恪大喝一声,探营大成功,自然得趁着对方大军合围之前,趁早溜走。

    以目前双方的距离来看,跑路不难。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刘恪率兵扬长而去的时候。

    那员出了大营正门的将领,竟是没有等待将士,而是单人单骑,往坡地杀了过来。

    “乞颜大显?!”

    刘恪也是一惊,这般悍勇,应当是那北地小儿闻之止啼的乞颜大显无疑。

    从活跃的时间来看,估摸着年纪已经在五十岁上下,没想到还是如此勇猛。

    马蹄疾驰,那东胡人标志性的发辫随风飞舞,长刀在月色下闪着寒光。

    前方就是汉军,兵器声、马蹄声和喊杀声交织在一起,气氛极为压抑。

    但乞颜大显却面无表情,明显已经突围成功的汉军,在他眼前,仿若不复存在。

    宽眉大眼之中,只有无尽杀意。

    “刘雉儿纳命来!!”

    他突然一声大喝,马鞭一扬,如飞矢一般,直冲而来。

    汉军将士的刀刃在他面前左右激荡,刀枪齐攻。

    但乞颜大显脸上没有半分惧色,长刀直指,顶着夹攻,快马加鞭。

    于是乎,他竟是就这么冲向了驴车。

    纵然是典褚,此时也摆出了严阵以待的表情,从抡人变成了抡戟。

    乞颜大显扬刀来袭,趁着与驴车交错之时,猛地挥出一刀。

    这一刀被典褚的大戟档下,两柄兵器相交,带来一声巨响,震撼人心。

    “阿典,走!”

    刘恪想要趁虚而入捅上一棋盘,但乞颜大显武艺着实高强,直接就躲了过去。

    他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于是乎,也不恋战,带着人就走。

    你乞颜大显武艺不凡,也拦不下八百御前侍卫啊!

    “多谢将军赠鞭!”

    “驾!”

    刘恪将马鞭甩向驴屁股,八百御前侍卫相随,直接溜之大吉。

    乞颜大显下意识想扬鞭策马再追一次,猛然发现持鞭的左手空空。

    “这”

    他背后不由得渗出些许冷汗。

    驴车与马匹交错之间,最多只有两招的空隙。

    那刘雉儿不仅试图捅他一矛,竟然还把他的马鞭,给夺走了??

    “此等武艺,只怕不属于年轻时的汗王了.”

    乞颜大显望而兴叹,眼见着追不上人,只得下令让三军回营休息。

    毕竟人家是探营不是劫营。

    就在大营外的坡地,没有深入。

    甚至还提前留着兵马接应,只怕连路线都规划好了,东胡将士们现在再追,根本追不上。

    乞颜大显四下巡了一圈,想清点一番战损。

    死伤约莫有百人,只是死活没见着那心腹偏将的影子,有些摸不着头脑:

    “怪事,就算阵亡了,也不至于找不到吧?”

    话说回来,刘恪已经带着八百御前侍卫们,轻轻松松回到了营中。

    这次探营,不仅仅摸清了东胡虚实,还摸着了乞颜大显。

    【姓名:乞颜大显(邦士)】

    【年龄:51】

    【统率:90;武力:99;智略:73;理政:49】

    【特性:熊虎之姿、勇进】

    属性上足以称得上名将,全方位不输于,刘恪费心费力才从交趾捞着的狄邯。

    两个特性看着简单,但着实优秀。

    估摸着东胡里这样的将领还不少,拿着大汉练级练了几十年,就算是李景绩也练起来了。

    刘恪捏着颌下短须,略做思索,忽而一阵鬼魅涌上心头。

    系统能将敌将的能力、特性面板化,也算是个常规性的小挂。

    配合上情报以及敌将以往的战绩,几乎就能摸清一个人的用兵方式。

    “特性之中,有个勇进,这么想来,又到了李景绩立功的时候。”

    李景绩着实好用,诈败屡试不爽,而且一般人还看不出来是诈败。

    狄邯在大营之外,亲领三千人相迎,刘恪这才下了驴车,抹了把脸上的汗水。

    “陛下,东胡大营如何?”

    狄邯见皇帝安然归来,也是松了口气。

    刘恪挑了挑眉,面露得意之色:

    “那乞颜大显果然不是好相与的,竟是早有防备。”

    “朕在探营时,与之打了一仗。”

    狄邯登时心头一紧:

    “那乞颜大显颇有勇名,陛下切莫再孤身探营,若有所闪失,可就.”

    刘恪摆了摆手:

    “无妨,黑灯瞎火的谁也见不着谁。”

    “咱们和东胡人,虽是短兵相接,可都不像是军队,倒像是乡间械斗的百姓,一通乱战罢了。”

    他将手中马鞭往狄邯身上一抛:

    “这是乞颜大显的马鞭,估计也是好东西,狄将军守营有功,赠你了。”

    “这”

    狄邯下意识掂了掂,还真是好东西,马鞭柄部竟还镶着玉石。

    刘恪借着营中灯火,清点了一番损失,竟发现只少了七人。

    他不由得发笑,四下望着将士们,道:

    “仅伤亡七人,朕就撤回营中,岂不引得东胡人所笑?”

    “区区东胡,竟误我大汉将士性命。”

    “狄将军,伱将这七人记下,等战后再将抚恤,发放给他们的家人。”

    皇帝说的轻松,但听闻此话的将士们,无不是士气高涨,格外激动。

    八百人探营,还遇到了埋伏。

    对方主将更是亲自出马,可仍只是伤亡七人,就能探明情报,并且全身而退。

    甚至还把人家的马鞭,给顺回来了。

    早前将士还有些紧张、担忧。

    正儿八经出身禁军的汉军将士们,倒是还好,毕竟之前皇帝带着他们,和东胡数战,也赢了几阵。

    可那些交趾官军、南越土著、刑徒军则不然。

    他们从没有亲眼见过,汉军和东胡人交战的场景。

    固然听得汉军几场大胜,可东胡人已经胜了几十年。

    如今看来,似乎也不过如此嘛!

    八百人也能在东胡大营来去自如,被埋伏也就死了七人。

    后续汉帝更是表明了诚意,抚恤没少给。

    登时整个汉军大营,士气高涨,每个人心里都轻松了几分。

    只是狄邯令将士们回营之后,面上又有些忧虑:

    “既然乞颜大显确实率有五万兵马,且由土墙掩护固守,我军虽是士气高昂,只怕一时间难以取胜。”

    “陛下不可轻敌,尚需思索破敌之计。”

    刘恪捏着颌下短须,忽而往北方望去:

    “稍作休整,朕心中已有计较,只需如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