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抽象天命,你千古一帝 第219章:绝北道(1/2)

    帐中诸将都在商议着如何攻取襄阳。

    众将围紧锁眉头,如今虽然士气高昂,但对于襄阳郡,或者说,更具体的襄阳城,始终没有头绪。

    就算是以薛嘉之智,短时间内,也没有能够轻取的办法。

    没辙,东胡人打襄阳都得六年,汉军本就兵少,强攻并没有多大优势。

    加之襄阳城之中,还有石周曷部赖以成名的投石砲。

    有这种守城利器在,汉军再想像之前一般,轻松夺城,根本不可能。

    要不再请关圣帝君来放个水算了?

    换个人也成,反正当今天子得列祖列宗庇佑,轮换着请也不是不行。

    比如光武皇帝就不错,光武皇帝当年在南阳起兵,南阳又被称作南都。

    现在襄阳被划入了南阳,改做襄阳郡,那么请光武皇帝下个凡,砸四五颗陨星,也很合理吧?

    抛去这些看似不太合理的想法,虽说不能轻取襄阳城,但汉军也有一定优势。

    以汉军如今的声势,襄阳城中愿意归汉的人,必定不在少数。

    除却强攻之外,利用好这部分人,里应外合从内部攻破,将会是收复襄阳的关键。

    不过终归还是没有轻取的办法,因而帐中诸将一时间,有些沉默。

    最后还是刘恪拿定了主意,道:

    “襄阳城既然易守难攻,那我们就先分兵取江陵、江夏郡,再将襄阳郡其他城池收复,让襄阳成为孤城。”

    “到时候,再做计议。”

    “是!”

    众将点头称是,不管怎么打襄阳,第一步,都得将之变为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孤城。

    “岳少保领沙里別、敬道荣、巴尼汉三将,并三万兵马,攻取江夏郡。”

    岳少谦领命,众将便不再多纠结江夏郡。

    既然是岳少谦领兵,那么必然很快就能攻取江夏。

    而且沙里別、敬道荣都是猛将,巴尼汉经过这么些年的成长,也展露出了一定带兵之能,都算可用之人。

    至于江陵郡.

    还是那句话,有手就行。

    就绣衣使传来的消息,如今的江陵郡郡守,石周曷先年事已高,正处于重病之中,好些日子都没下榻。

    多半,都还不知道汉军已经击破石周曷阿邃,成功渡江的消息。

    如今江陵郡,作为面对汉军的第一线,也是临近江陵港的最大城池,只怕城中早已是人心惶惶。

    只要兵临城下,就能破城。

    既然有手就行,刘恪干脆点了李景绩的名儿:

    “李将军,你来说一说,这江陵郡怎么打?”

    李景绩也对自己的百战百败,有所觉悟。

    可饶是如此,他还是仔仔细细分析了一番战局,而后才将自己的战略,说了出来:

    “绝北道。”

    “我军可效仿当年昭烈帝在南郡时的作战,绝北道。”

    “我部大军可屯于江陵港,再遣一将奇袭夷陵,占据上游之地,最后,也即是最关键的一步。”

    “须有一将深入江陵郡腹地,切断襄阳与江陵之间的进兵路线,以防止襄阳的军备、粮草、兵力,源源不断的进入江陵。”

    “如此一来,江陵则为一座孤城,加上那石周曷先病重,以我军的声势,定能轻取。”

    昭烈帝时候的南郡,就是现在的江陵郡。

    这一仗就是赤壁之战的后续,可谓是名将辈出。

    主帅是刘备、周瑜,奇袭夷陵的是甘宁,支援甘宁的是吕蒙、周泰。

    而驻守江陵的,则是曹仁,在江陵以北屯兵支援的,则是乐进、徐晃、满宠,外加两支机动部队的文聘、李通。

    按常理来说,江陵是固若金汤的。

    但关羽猛啊,直接深入敌军腹地绝北道,断绝了江陵的一切支援。

    虽说最后没能完全成功,只是拖住了江陵以北的五支兵马,最后还让李通、徐晃支援成功,但毫无疑问,带来了战机。

    具体过程如何,史料记载不清楚。

    但战略出自于周瑜之手,通过绝北道,断绝江陵以北的支援,大抵上是没问题的。

    因而即使这番言论,出自李景绩之口,但在历史上成功过,也没什么人有异议。

    甚至岳少谦,还特意出言赞许,表示对李景绩之言的认可。

    刘恪思考再三,同意了。

    毕竟李景绩的能力涨的比他还快,如今既有文韬又有武略。

    只是带兵打仗打不过,纸上谈兵的水准,还是可以的。

    尤其是他老喜欢分析每一场战役之后的得失,在战略上,说不定真比营中大多数将领,都要强。

    也就是真的打不过。

    “李卿所言不错,攻打襄阳,就得先让襄阳城变作孤城。”

    “攻打江陵,自然也一样,得先断绝江陵有可能的一切支援,这样才能让江陵人心涣散。”

    “传朕军令,乐顺领兵五千,奇袭夷陵,侯君延与李景绩,共领五千兵马,绕江而行,绝北道!”

    除去分与岳少谦的三万兵马,以及奇袭夷陵、绝北道的兵马,刘恪手里还有三万人。

    将领也有狄邯、雷兰,以及主薄吕奉父。

    攻打一个没有支援,郡守重病,且民心可用的江陵,还是稳稳的。

    至于赵宁的话,渡完江,人就不见了,不用管他。

    而且就算李景绩的绝北道战略失败,也不要紧。

    起码能退走。

    只要拖延时间,拖住支援,就够了。

    “这李景绩倒是”

    刘恪觉得,好像又可以开发李景绩的新用法。

    深入敌军腹地,打游击,打拖延战。

    打败仗了没事,只要能拖延住敌军的支援兵马,以一仗之败,换取大局上的胜利,一点问题都没有。

    李景绩的能力,能保证他进退有据,而敌人在他身上,却是实实在在耗费了时间,耽误了战机。

    而且

    刘恪直勾勾的看着马括。

    马括因为攻打桂阳郡不利,还被打的跑路了,直接一撸到底,现在只是个校尉。

    不过还是进帐参与了议事。

    毕竟百谋百失,还是靠谱的。

    岳少谦也喜欢用这些精致小垃圾。

    马括见皇帝一直看着自己,听着行军计划,皱了皱眉,下意识出言道:

    “还请陛下明鉴,江陵乃重镇,必有重兵驻防。”

    “我军堪堪渡江,后续粮草辎重还未跟上,若是轻兵急进,一旦有所闪失,后果恐怕不堪设想!”

    “不如先休整数日之后,再调集攻城器械,有足够的准备,再进兵也不算迟。”

    听马括这么说,刘恪心里也有底了:

    “马卿不必太过担心。”

    “江陵郡守石周曷先病重,无人主持大局,如今正是可战之机。”

    “若是等其身体状况稍有好转,有所准备了,反倒攻城不易。”

    “等乐将军夺取夷陵,侯将军与李将军绝北道,使得江陵守军困守孤城之后,必然可轻取。”

    “事不宜迟,迟则有变,诸位将军若是再无旁的疑问,那就即刻按计划展开,不得有误!”

    众将思索一阵,觉得确实可行。

    打江陵确实不是个什么大事,后续的攻取襄阳才是重中之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