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双体陶罐(2/3)

那件双体陶罐体现了当时卡若文化的最高制陶水平,在昌都卡若遗址,一共挖掘出上万件陶器,双体陶罐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双体陶罐所处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经专家推算,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因器形为两件完全相同的袋形陶罐连接而成,故名为“双体陶罐”。其肩颈部穿系绳索的一对带孔器钮有如动物的耳和尾,从而巧妙地把双体陶罐勾勒成两只相向而立的小兽,造型雍容大气而极具生活情趣。双体陶罐通体打磨,表面饰以大量刻划纹和朱、墨两色彩绘,所以也称为“朱墨彩绘双体陶罐”。

双体陶罐无论从器形还是纹饰,都体现出与西藏同时期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陶器与众不同的特点:整体造型洗练优美、饱满丰盈,构思巧妙,制作工艺纯熟,纹饰精美,不仅代表了当时卡若文化的最高制陶水平,而且体现出了卡若先民高超的器物造型能力,是卡若先民智慧的结晶,是西藏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代表和点睛之作。

据专家考证,在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的史前时代,这件具有如此奇特造型和精湛工艺的艺术品,自然不是古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而是供奉于神坛之上,作为祭祀和庆典之用的礼器,是蛮荒时代人与“神”沟通的媒介,是卡若人精神的依托,有着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而陈勇眼前的这一件,保存完美,纹饰上还保存完好鲜艳的色彩,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这一件跟西藏博物馆那一件应该是一模一样的,也应该是同一时期的,是这件保存更加完好,是一件不可多得民族瑰宝。

陈勇认真仔细的查看了一遍,发现这件双体陶罐是刚出土不久的,陶罐瓷壁上还残留很多黄土,也很潮湿,陶体不干,远远就闻到一股泥土的腥味,摊位上的其他东西也都是陶瓷陶罐之类的,大部分都不是完整器,损毁的严重,看来都是一个土坑里的东西。

摊主是一位矮瘦中年人,皮肤很黑,但他的眼睛很黑很明亮,这应该是经常在户外劳动的人,他看见陈勇这么讲究的样子,知道是行家,但看陈勇年纪这么小,又觉得不可能!他轻声用藏语道:“小伙子,这个陶罐你喜欢吗?”

陈勇点点头,轻声道:“这件陶罐我看这朱红的颜色挺艳,也还挺完整的,我看应该是生坑的东西,喜欢是喜欢,但这个东西不敢乱买!”

矮瘦中年人露出洁白的牙齿微笑道:“这个你放心,这又不是什么大墓里面挖出来的,那些是国家保护的,违法犯罪的事我可不敢做,我也是从牧民手里收来的,我干这个事都快十年了,一直都没有出过什么事,这又不是什么值钱的违禁品,你放心只管买去,在这行里混谁都认识我松大江,出了什么事你来找我就行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