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6章(1/2)

小轿车在农村真是稀奇东西,泥巴路又刚下过雨,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泥水窝,车在路上跑的慢,一路上吸引了好些人的眼光,有些在家闲的没事儿,甚至跟在摇摇晃晃的车后面一起走。

那车每行一段路,便会停下来问问。

问的就是陈忠文家。

故而这车稳稳当当的停在陈忠文家的水泥场上时,车后面已经跟了不少人了。三两一起小声议论着,“这谁啊?找忠文做什么的?”

“谁知道啊!”

“是不是他亲戚发财了?”

“他亲戚会不知道人在哪儿住?再说了,陈忠文能有什么富贵亲戚,这开小轿车的!有钱的很。”

“你们看见没?刚刚那车里坐的几个人,还穿得制服呢!”

胡艾梅在棚子里听见了动静,掀开帘子走出来,陈芳圆也跟着一道出来了。

车里下来两个人,开门见山的问她们,“谁是陈忠文?”

胡艾梅脱了胶手套上前,看着那两人整整齐齐的制服,心里多少有些慌。迟疑着问道,“你们是……有什么事儿吗?”

那两个人从衣服内侧的衣兜里掏出来个东西递给她,“我们是林业局的,你是陈忠文家属吗?”

胡艾梅接过证件时,那两个人继续说着,“我们接到举报,说东阳镇一大队的陈忠文有伐树行为。这棚子是你们家的吧,打开看看。”

“伐树?”胡艾梅懵了。农村里靠山吃山,怎么可能不伐树!

但脑子还是在下一瞬跟上来,领着说话的那人往棚子里走。

还有一人则从随身的挎包里拿出一叠单子,照着围观的村民们发下去,边发边道,“我省已于九五年通过了森林采伐管理办法,严令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私自砍伐。这个是封山育林条例通知书,大家都看看。”

“在农村里,你们说砍点灌木烧当柴火是难免的,但像这种砍树粉料的,是坚决禁止的。管理办法上都有明确说明,凡熊高直径五厘米及以上的,都是限额采伐。有任何需要的都应该逐级申报,获得批准后才可进行。”

“大家都仔细看看,了解一下。现在正是封山育林时期,有这种私自砍伐大量树木的,欢迎大家举报,一经核实,都是有奖额的。”

进香菇棚内查看的人已经看完了,跨过绳子走出来,胡艾梅也紧随其后,恰巧听见了这话,便过去问那人,“你刚才说是有人举报?谁举报的啊?我们村里的吗?我们家的袋料没砍树,同志你们是不是弄错了!”

那人摆摆手,“有没有弄错,我们需要核实后才能清楚,现在就是调查,你先不要急。如果有其他的能证明你们没伐树,可以把证据拿出来,我们实事求是,不会冤枉谁的。”

然后又转身看了一圈围观的众人,“也请大家放心,举报者是受我们保护的,不会透漏姓名给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森林也是造福后代,欢迎大家互相监督。”

胡艾梅愣在那儿算是听明白了,就是有人匿名举报了她呗!就算是实名,她也是不会知道是谁的!

可是他们家的袋料是从家具厂买来的锯末,这谁都知道的啊!不论是去年还是今年,他们家的拖拉机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谁会不清楚?为什么还会有人来举报?

更关键的是,如果这些大家都清楚,那么那个举报的人到底是出于什么心态打的林业局的电话?

“陈忠文的家属?”林业局的那人叫她,“你刚说不是砍树,希望你能拿出证据来。”

陈芳圆扭头看了眼失神的胡艾梅,快速的反应过来,“我们是从家具厂卖的锯末,有收据的,我去拿!”

起初保存这个收据,是因为胡艾梅有记录开支的习惯,再加上香菇袋料刚开始种,胡艾梅心里也没谱,便想着把每一分一厘的支出与收入都记下来,到时候等年底了,可以拿出来总账看看收益情况。

谁也没想到,这收据在此刻竟然还有这个作用。

在陈芳圆小胳膊小腿快步跑进屋时,胡艾梅也终于回过神儿来,在后面追喊,“芳圆,收据我都放在在写字台第一个抽屉里,笔记本夹着,你找下。”

之后,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要请人进屋喝茶,“同志,那进去喝杯茶吧!”

那两人摆手,“不用不用,我们办完事儿就走了,不喝茶。”

胡艾梅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在顾忌什么,愣了愣,又道,“那坐会儿吧,我搬两个凳子出来。”

那两人还是说不用,但胡艾梅坚持把凳子搬出来放在了干檐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