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2章(2/2)

按这个趋势下去,只有种植香菇有利可图,那么每年种植的人数都会比上年多,香菇市场以前是僧多粥少,现在僧没变,粥越来越多,市场饱和后菇价必然下跌。

就像是前几年的养蚕,起先蚕茧价格也挺高的,家家户户都在旱田里种了桑树,有的辛苦点,还种春秋两季蚕。三四年的时间,蚕价就下去了,越卖越贱。

上次回家时她爸陈忠文也提起过,说香菇贩子在压价,有这么个苗头,往后的菇价只会越来越低,种香菇也没什么利可图。

陈芳圆之前不是没想到过这茬,她是没在意。

现在是二零零二年,她遇见那个种香菇的大妈是在十年后,那时候不论是道路运输还是经济消费都比现在要好得多。香菇自然不愁市场与销路。

更何况,未来还有一种网络线上交易,省去了不少成本,还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而如今呢,只有香菇贩子收购这一条渠道,限制住了种植户。

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香菇,在第一道线上就被卡死了。香菇贩子背后有干货站,干货站再卖给收购商、商场、加工厂,一层一层的往上转,每转一道就赚一波中间费,留给农户的只有薄薄几分利。

又或许整个香菇市场的价格并没有浮动多少,只是中间商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在收购时只能层层往下压……

就陈芳圆目前的认知来说,如果想保证收益不跌,那就只有两种办法。一个就是传统的薄利多销,用数量来取胜,但这样的并不能改变香菇贩子压价的事实。

第二个办法就是把握主动权。中间商越多,韭菜被割的越狠,与其被香菇贩子看心情的来压价,不如自己收卖。

一行人还没回到扎营点便闻见一股子糊味。

“谁的饭糊了啊!”王慧琳叫起来。

几个女生匆匆跑回去,锅还在灶上烧着,三个男生躲在一旁的树荫下斗地主,另外一群人围在池塘边看钓鱼,只剩一个女生手忙脚乱地在抢救自己组的灶台。

陈芳圆组的灶台没人照看,糊味就是从那儿散发出来的。

“黄俊,回来!”王慧琳怒气冲冲的跑过去池塘边叫人,“饭都糊了,你们怎么看的火!”

陈芳圆则和另一个女生将饭锅端了下来,揭开盖子查看,糊味迎面扑来。

也不知道该说幸运还是不幸,一半儿糊的发黄发黑,另一半还没完全糊,焦黄里透着点白。

几个男生从草地上爬起来,拍拍屁股往回赶。先是一波狡辩称自己刚走,然后又互相指责,最后才拍着胸脯认罚,说这糊的饭他们包了。

只是那饭糊的厉害,实在是下不了口。陈芳圆从包里拿了包子烤着,才算救了个急。

最后那锅糊饭被一群男生抱着去喂了鱼,说是当鱼饵来钓鱼,晚上争取喝上鱼汤。

吃过饭后,将锅碗瓢盆收拾好便自由活动了。除了在视线可见范围内爬爬山,钓鱼睡觉,就只剩下串门子了。

一个年级围着偌大个池塘分散开的,吃饱喝足后,这会儿终于有时间去串门玩,陈芳圆也跟着去找了香圆。

在这种分散互串中,还得知了不少好玩的消息。把饭煮糊了这种听的最多,已经不稀奇。

像那种火太大把石头烧炸了,洗菜时脚滑一头栽进小溪里被旁边的同学拖出来,还有油冒火用水扑,去爬山鞋子掉下沟……这种花样层出不穷,一个比一个好笑。

据说带班的老师都吓出一身汗,说她们像是一群土匪,到哪儿哪儿不安宁,还是该在教室里待着。

下午四点多的时候开始折腾晚饭,有了中午的经验,这次比头一次好多了。

五点二十各班集合,然后点了人数后按班级依次返回。

大概是刚吃完饭浑身有劲儿,再加上背包也比来的时候轻,一路上走的很快,话也多,闹哄哄的没个消停。

到学校时是七点左右。各班回教室由班主任点数后训话总结,然后才解散放学。

放飞的一天,比平时上课还累,但却心满意足。

宿舍里熄灯后说话声久久不尽,似乎有论不完的话题。

陈芳圆躺在床上虽然没凑上去聊天,但心中却久久静不下来,恨不得明天就是周末,好让她早点回家把这事儿告诉她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