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1章(3/4)

吵完之后,第二天陈香圆就把还没来得及拆的行李再一起拎着回了县城。她租了个小单间,专门来学习考证。吃住都在这间房,洗手间还在楼梯那儿,算是公用的。

没过两天,陈昕超就找来了,开着厂里新买的一辆小轿车,后车厢全是带给她的东西,衣服,零食,菜,还有一些腊味,满满当当。

这个小单间陈昕超实在看不上,又小又挤,担心锁不闹靠,嫌弃卫生间脏乱且不方便,最后将人连同东西一起带到了门店那儿。

几年前买的房子,一楼做门面,二三楼是住房,房款早就还清了,之前的那个价格,现在是绝对买不到了。当初陈忠文提议的时候,大家的兴致都不怎么高,还是陈忠文打包票说以后谁不想要了,他按市价买,陈忠华才买了一层。

陈彩霞那会儿分摊了门店的费用,还因为三千块闹过好几次,后来陈忠文以五千块的价格把门店买回去,她拿了钱才放心。只不过这两年得知县城房价涨起来后,又嚷嚷着早知道了。

最后的受益者是陈忠文和陈忠华两家。

自从办了加工厂,胡胥文把销售渠道都谈好了,因此门店便没怎么用了,毕竟干货都有了各自的包装,这儿的干货站也就下岗了。

陈昕超开了锁把人领进去,安置好一切后,还是没忍住,像小时候劝她和芳圆别闹别扭一样劝她,“我今天来的时候,大妈虽然没说什么,但这好些东西都是她打包的。你妈也就是担心你辞了工一时半会没工作会心慌,不是为了面子不面子的……”

“算了,你现在好好复习吧。有事儿就给我打电话。”

那之后的两个多月里,陈香圆和她爸通过几次电话,但借口复习挺忙,一直没回去。苦了陈昕超这个信“哥”,十天一趟的来送东西。

陈香圆拿到了证后,陈昕超终于解放,跟着胡胥文一起继续跑业务。

如今的加工厂已经慢慢走上了正轨,不论是管理还是组织架构都越来越规范,除了生产线的员工外,还设立了财务,销售,后勤等几个部门。厂子算是发展初期,销售额还没正式打开,胡胥文和陈昕超两个人顶起了整个部门,经常带着产品各地的跑,前期还是以邻近市县为主打市场。

陈忠文看着两个比他还高的小子,越发觉得自己是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啥也干不了,只能在大棚里盯盯香菇了。

陈芳圆大学毕业时,老襄家品牌已经有了拌酱、干货礼盒、风味特产、土味酸菜等好几个系列,单品达二十多种,成了县市有口皆碑的代表企业。

陈忠文自觉跟不上发展,便主动把位置让出来留给了年轻人。他和胡艾梅闲不住,便把之前的干货门面改成了一家小菜馆。刚好门面和住房都是自家的,也不用额外花钱,只是费点功夫经营。

陈芳圆回家时,陈忠文解释,“你姨没别的爱好,就是喜欢做菜,做菜是种享受,做的时候心里开心,看别人吃的欢喜时心里更开心。以前的时候一直忙,根本没工夫,现在终于有时间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咱就开家小菜馆,两全其美的事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