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混在北平当知县 第124章 农场的变化(2/2)

    随即,便又是满脸称赞,“殿下果然爱民如子,如此这两个月下来,百姓们便又能赚到几贯钱,足够他们冬天的花销了!”

    朱棣心中微微一动,他之前还在为给这些力役们付工钱心疼呢。

    现在,被郭安这么一说,他才发现,再过几个月,便开始入冬。

    入了冬,这些百姓们都只能猫在家里,什么活计都干不了,自然也就赚不了钱财,养不了家。

    最多冒着寒风,入山捡上几捆柴火买入城内,但是那点柴火也值不了多少钱。

    “几贯钱哪能够呢,本王要给这些力役们加工钱!”

    “殿下,不可!”郭安连忙劝阻。

    “为何?”朱棣盯向郭安。

    郭安道:“殿下,这些力役之前哪有工钱?现在殿下给他们付工钱,恐怕已经被别的官员给在心中骂了多少次。

    现在,殿下要是再加工钱,恐怕更是遭人恨。

    而且,万一日后这些力役们再被征调的时候,朝廷掏不出足够工钱,岂不是要闹腾起来,哪怕不闹腾,也会消极怠工。”

    朱棣神色一凝,思索了半晌,微微点头。

    “好像还真是如此!”

    郭安又道:“殿下可以给这些工匠们奖赏。”

    “奖赏?”朱棣想起什么,脸色一黑。

    郭安继续自顾说道:“殿下可以等农场建造完成之后,每个力役或是工匠赏一贯或者两贯钱。

    如此,这些力役与工匠们听到后,干起活来必然会十分积极很多。

    等到他们拿到赏赐后,不仅会感激殿下,甚至等到下一次殿下再征调力役干活之时,这些百姓们还都会争抢着前来。”

    朱棣脸色一喜,“此法甚妙!”

    说着,又忍不住瞪了郭安一眼,“你这厮比那些文官们可要奸诈多了!”

    郭安一脸无奈,“殿下,微臣本来就是文官。不过,微臣可比那些文官要良善很多。”

    朱棣没有理会郭安,已经对着一旁的胥运说道:“传令下去,等到农场房屋建造完成,本王给所有力役与工匠们每人赏两贯钱!”

    “殿下仁慈!”

    胥运连忙应了一声,便快步走了下去。

    不到片刻,朱棣与郭安等人,便可以看到所有知道消息的力役与工匠们,脚步都快了许多。

    “殿下!”

    这时,朱亮也已经带着一辆马车,走了过来。

    “铁炉已经带来了?”

    “启禀殿下,一件铁炉,还有一斗石炭,都已经带来过来。”朱亮快速回道。

    朱棣微微点了头,便看向郭安,“去何处试验?”

    “殿下,随便找上一间房屋便可!”郭安道。

    朱棣道:“如此,便将铁炉放进最东边那间水泥房屋内。”

    “遵令!”

    朱亮应了一声,快步走了下去。

    朱棣则是径直朝着那水泥房屋走去。

    早在胥运带着一众工匠,在农场建造水泥房屋的时候,朱棣便好奇的过来看过一次。

    只是,在他看来,这些水泥房屋黑丑黑丑的,除了结实以外,远远没有他的王宫漂亮,也就没有过多关注。

    确实,在这个没有腻子刮白,也没瓷砖、墙纸的年代,新建造起来的水泥房屋,确实是有些难看。

    但是,对于驻守在农场的那些老卒来说,这些水泥房屋算是全天下最好的房屋,十分结实,还不用担心下大雨或是下暴雪,半夜起来房顶被压塌。

    “殿下,铁炉来了!”

    略微查看了一会,朱亮已经拿着带着两个兵士,抬着铁炉走了进来。

    “这里!”

    郭安直接指着一个刚刚进门旁,墙壁上的一个孔洞说道。

    “抬过去!”朱棣道。

    “是,殿下!”

    朱亮连忙指挥着两个兵士,将那铁炉抬了过去。

    然后,再将铁炉后方的一个方形小烟囱塞进孔洞内。

    “还需再让一个瓦匠将这洞口用水泥封严实了!”郭安再次说道。

    “不用寻瓦匠,小人出去拿上一点水泥进来塞住就行!”

    一旁,早已等的按耐不住的丁尚,直接起身往外走去。

    等到进来之时,手中已经端了一小盆水泥。

    随手两下子,铁炉烟囱口与墙壁之间的缝隙便被塞住并抹平。

    “现在如何办?”朱棣再次问道。

    “殿下,放入一些干柴点燃,然后再将石炭放进去便可以燃烧取暖了!”

    郭安说道。

    “殿下稍等,小人这就前去拿柴火!”

    丁尚连忙说了一句,便又跑了出去。

    朱亮与几个护卫也连忙走了出去,将那一斗石炭给拿了进来。

    不到片刻,丁尚也抱着一堆干柴走了进来。

    随着干柴的点燃,丁尚再将石炭放了进去。

    “盖住铁炉。”郭安立即吩咐道。

    丁尚连忙拿起铁炉上的铁片,将铁炉盖住。

    不到片刻,整个铁炉内便燃烧起熊熊火焰。

    “真没冒出毒烟!”

    朱棣大喜道。

    一旁,丁尚与朱亮等人,也都是满脸激动。

    “殿下,真的出现毒烟!”

    “如此,我等到了寒冬,岂不是可以用石炭来取暖?”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