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混在北平当知县 第232章 激动的朱标(2/2)

    “父皇,老四说的这些可都是真的?”

    不是朱标不信朱棣,而是能人工培育稻谷粮种,还可以将稻谷增产两成的事情,实在是太匪夷所思了。

    朱标甚至将他从小到大,看的成千上万本书都给认真回忆了一遍,确定没有任何一个先贤提及过此种方法。

    “标儿你自个过来看!”

    老朱并未回答,只是招了招手,示意朱标过来。

    朱标连忙快步走了过去。

    等到看清老朱面前案桌上那几堆稻穗后,朱标眼孔一缩,死死盯着最上面,那明显大了一圈的五根稻穗,激动极了,浑身发颤。

    那五根稻穗与另外几堆稻穗摆放在一块,就像是他朱标站在群臣中一般硕大,显眼至极。

    “父皇,这五根稻穗便是老四所说的那良稻?”

    “嗯!”

    老朱缓缓点头,不过眼睛却仍是没有离开一眼。

    朱标也盯着看了会,突然想起什么,连忙看向一旁那风尘仆仆的朱亮。

    “你便是送稻穗的朱亮?”

    “正是末将!”

    朱亮连忙应道。

    朱标满脸肃然的问道:“老四府上农场的那百亩良稻,你可见了?真是老四所言的那般,个头都是这般大?”

    朱亮道:“回禀太子殿下,农场的那百亩良稻,都是长的这般大!”

    “甚好!”

    朱标缓缓点头,“此次你护送稻穗有功,该赏!”

    说着,便朱标便看向老朱。

    老朱微微点了点头,“朱亮乃是老四府上之将,可让老四给他升上一级,为千户。

    至于咱,便赏你白银百两!”

    朱亮大喜,“多谢陛下,多谢太子殿下!”

    老朱摆了摆手,“二虎,带朱亮下去歇息吧!”

    “是,陛下!”

    二虎连忙应了一声,便带着朱亮退了出去。

    大殿内,老朱再次看着桌上那五根稻穗,缓声说道:“标儿,要是元朝就能有大贤研究出这种良稻来,那咱的爹娘,还有大哥,都不会活生生饿死……”

    朱标眼中也闪过一丝沉重,缓声安慰道:“爹,现在老四研究出来了,只要此种良稻可以在我大明种植开来,我大明必然不会再发生此种惨状!”

    “哼!”

    听此,老朱脸色又是一变,恨恨道:“标儿,你别被那些官吏给蒙蔽了。

    天下所有商贾士绅都奸诈贪婪,每到天灾人祸,百姓遭灾缺粮之时,便是这些商贾士绅们,暗中囤粮赚钱之时。

    哪怕是现在粮食每亩增产两倍,只要有奸诈贪婪的士绅商贾存在,便定然会有百姓们因为无粮可买,而活生生饿死!”

    朱标微微叹息一声,“爹,天下商贾士绅杀之不尽,我大明也需要那些士绅去治国,需要那些商贾给各个州府运送货物,带动各个州府的百姓富裕……”

    老朱一脸杀气腾腾,“标儿,你要记住,他们是对我大明有用,但必须要把他们杀怕了,要不然这些奸贼会越来越肆无忌惮,到那时候,百姓们生活更苦!

    甚至,大明也要被他们给贪的灭亡……”

    “孩儿记住了!”

    朱标重重的点了点头。

    随后,又说道:“爹,孩儿想去老四那里,亲眼看看那些良稻!”

    老朱直接点头,“好!”

    “这几年,老四在北平府大刀阔斧,听说将北平府治理的十分繁荣,你便去巡视一番,要是老四有什么错事,你便狠狠斥责一番……”

    “是,爹!”

    朱标脸色一喜,继续道:“爹,孩儿想明日就出发,赶往北平府。

    想要赶在老四收割那片良稻之前,抵达北平府!”

    老朱沉吟片刻,道:“景川侯曹震正好在京师,其弟曹彭也在北平府布政使司吧。

    让他随着九江两人,带着一队京卫,随你前往!

    另外,咱会给北平都指挥使周兴发上一道密旨……

    对于老四那长史郭安,还有那几个研究良稻的农家贤者,你也要赏赐一番……”

    “多谢爹,孩儿明白。”

    朱标回道。

    老朱再次嘱咐了一会,便让朱标去准备。

    随后,景川侯曹震、曹国公李景隆便相继被老朱召进宫内。

    翌日一大早,三艘大船便驶出京师,快速朝着北平府而去。

    同时,几道快骑也从京师奔出,朝着北平府而去。

    ……

    燕王府。

    “殿下,世子在何处?”

    郭安走进大殿,四处张望着。

    上方,朱棣一脸无奈,自从郭安成为朱高炽的老师后,郭安每天都会来找朱高炽。

    “郭卿,此时乃是炽儿跟着府中教授学儒家典籍之时间!”

    郭安直接拱手行礼,问道:“殿下,世子身为燕王府世子,跟着罗师学史书,可借鉴古人先贤之成败,来治理燕国。

    但是,跟着府中教授学习儒家典籍?

    难不成,殿下可要让世子成为一位满腹才伦的大儒,可与那些大儒官吏们,坐在一起引经据典,互相争论来阐述彼此观念?”

    朱棣惊诧道,“咱怎会让炽儿成为,那种只会逞口舌之利的儒生?”

    郭安问道:“那殿下为何一日时间,便让世子有半日,都在学那儒家典籍?”

    朱棣直接回道:“炽儿生性沉静,喜好读书,钻研典籍,咱虽为其父,但也不好阻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