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王妃之怒(2/2)

现场一共九人,其中当属王许氏最沉稳,只因她的丈夫是王培安。

众人在外等了有十几分钟,里面才有宦官小跑出来,传话说王妃要召见她们。

好家伙,本来这些人就紧张,听了这话就更紧张了。

除了王许氏这位五品诰命,其他百户总旗的夫人,那基本上就是寻常妇人而已,简单来说就是没见过啥大世面。

亲王正妃,是她们无法仰视的存在,甚至于说是两个世界的人,此刻要相见这些人又岂能不紧张。

当然紧张也分程度,有些人只是心里难受,严重些的是口干舌燥,最严重的则是连路都走不稳。

这当然有些好笑,但也非常真实。

好在人可以调节自我,这帮妇人相互安抚鼓舞之后,总算在表面上恢复了正常。

很快众人被引到同心殿外,而此时殿内的王妃宝钗,正在提笔安静的作画。

“启禀王妃,人都已经到了,就在殿外候着!”

“嗯……请进正厅吧!”

“是!”

吩咐完这些,宝钗放下笔后提起画来,上面描绘的是前两天家宴的情形。

听到外面正厅的动静,她便将画纸放回了桌上,然后迈步走了出去。

今日她穿得比较淡雅,相对而言显得平易近人。

且说正厅这边,一众妇人虽已站定,可多数还是有些惊慌失措,以至于额头上冒出了汗珠。

不论其它,单只王府里的富贵气象,就让她们显得格外寒酸,以至于连抬头多看的勇气都没有。

“王妃娘娘到!”

听到丫头的吆喝声,在场众人尽皆参拜。

“都起来,不必拘束!”宝钗声音格外的温柔。

这时众人纷纷起身,却还是不敢多看宝钗一眼。

落座之后,宝钗便再度开口:“你们都抬起头来,今日找你们过来说话,低着头算怎么回事,不知道的……还以为我这王妃要吃人呢!”

有了宝钗这句话,在场众人才稍稍抬起头,而后看向了面带浅笑的宝钗。

原来王妃如此慈祥和善……这时是众人不约而同的想法。

到这时候,她们心态逐渐平复下来,而后宝钗便示意她们落座。

就这一下,便让众人再度紧张起来,只因这礼遇未免太过了些。

可在宝钗强力要求下,众人也只得极为忐忑落座,而后听宝钗说些关心的话。

从柴米油盐到老幼供养,宝钗方方面面都问到了,让在场众人深切感受到了王府的关心。

这其中最让宝钗礼遇的,便是王培安的夫人许氏。

“你们是从外地而来,一应家什都得填购,京官俸薄……你家比他们还艰难许多!”

“多谢娘娘记挂着,臣妇一家有王府照拂,如今生活已是极好!”

王许氏侃侃而谈道:“去年除夕王府赏的三十两银子,到如今我们还有结余呢,且家里还领着朝廷俸禄……”

“除夕王府赏赐了你们三十两?”宝钗突然问道。

她对数字非常敏感,给王培安一家赏一百两,这是她格外吩咐的事。

“是啊……这几个月王府赏赐颇多,臣妇一家不但宽裕了许多,甚至还有结余呢!”王许氏露出了真诚而感激的笑容。

跟着王培安到处做官,这十几年她就没有一天舒心日子。

她原以为,京城物价高会过得更艰难,刚来时她还向邻里打听过,看能不能找点儿洗衣缝补的活儿贴补家用,这些年她都是这样过来的。

哪知安顿好后,王府这边逢年过节都有赏赐,不但吃喝不愁还能做新衣服,比之以往反倒好过了许多。

“你们过得好,我跟王爷也就放心了!”宝钗面露笑容。

接下来,她与众人又聊了一阵,才让众人告辞离去。

临别时,宝钗又吩咐每人赐锦布两匹,便让众人再次感恩戴德。

待这些人离去,宝钗便问莺儿:“派人去库里查账,当日赏赐给王长史一家的,是不是一百两!”

“是!”

府里那些乱七八糟的勾当,宝钗一直都有了解,也存有整治的想法。

可前面因未曾册封,加之后来就过年了,她便将整治家风的想法暂时压住了,毕竟这重要时节还是以和谐为主。

然而,今天遇着的这件事,便让宝钗起了发作的心思。

左右现在上元节都过了,整治府里这摊事便顺理成章。

大概十几分钟后,便有侍女前来报告,说府库记载确实除了相应银两。

这一点宝钗能料到,库里的银子只会多出,绝没有少出几两的可能。

也就是说,赏给王培安的一百两银子出了库,但他却只领到了三十两,余下七十两不见了。

端起茶杯,宝钗徐徐说道:“命人把当日领取银两,还有分发银两的奴才带到殿外!”

“是!”莺儿答道。

跟在宝钗身边这么久,她当然格外了解自家姑娘,眼下这情形表面是风轻云淡,实则已经是怒火中烧了。

这些事情,自然不消莺儿亲自去做,她把话传给了殿内当值侍女,后者便会直接传给殿外当值宦官,而后再传给分管此事的邓安,再由邓安向主管此事的人问责。

一座王府,牵涉宦官侍女数百人,做起事程序就是如此复杂。

可不巧的是,今日邓安不在府上,而是奉命去了下面庄子巡视。

这偌大的王府,自然也有许多产业,除了在王府里分管事务,如今邓安和张平安都负责巡视。

当然了,不是说邓安不在事就没法办,毕竟在他之下还有几位管事太监。

可更不凑巧的是,主管此事的陈冲也不在。

最终,洒扫太监管事丁立平接了令,一面命人去把陈冲找回来,同时筛出了当日分发赐银的宦官。

负责此事的一共六人,在宝钗下令之后不到两刻,就被带到了同心殿外。

几人跪在原地,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等会了一会儿才见一女官走出。

待来人走到近前,便有人问道:“董姑姑,却不知传奴才们过来,所为何事?”

此人是王府四位女官之一的董芳,府上小宦官们都尊称其为董姑姑。

“除夕那天的赏银,是由你们几个分发?”

几名小宦官面面相觑,其中一人便答道:“回禀姑姑,正是!”

董芳冷哼了一声,紧接着问道:“给王长史的赏银,是由何人转送?”

听得此言,几名小宦官皆是神色一紧,然后都看向了左侧第二名宦官,便是此人给王培安送的银两。

“回禀姑姑,是奴才送的!”

“送了多少?”

“一百两!”

“是吗?可王长史夫人却说,他们只领到了三十两!”董芳语气变得严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