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神魔之物(2/2)

联姻,一向是最有效的结盟方式。两个本无关系的贵族,可以通过联姻成为亲戚,双方互帮互助,共同发展。

姜黎造谣,坏了东野氏的名声,导致他们无法与同等级的贵族联姻,那所造成的无形损失难以估量,等于直接斩断了东野氏一个强大的盟友。

周国重礼,东野氏的名声坏了,以后在周国行事只会越来越难。所以申道人才会说姜黎很坏,竟然能想到这么损的主意去对付东野氏。

就在申道人想着这些的时候,辛城御史回道:“那我就照实写吧,西伯侯算到,臣府上丢失的东西,乃是失传已久的御女宫传承,故特意派东野氏前来收取。”

“不料,在即将得手的瞬间,被辛城史官姜黎撞破,从而引出此事,御女宫传承也因此被臣所得,东野氏之人则是被悉数拿下。”

“因御女宫传承太过珍贵,乃十一境所书,故臣不敢擅专,准备将其献给陛下,请陛下定夺。”

说完,辛城御史又问道:“申公,你觉得我这样写如何?”

“可以!”

申道人点了点头,辛城御史这么写没什么问题,意简言骇的将事情的前因后果都说了出来。

“这次,姜黎要算头功,申公觉得,我该如何赏赐他?”

辛城御史说完了汇报的事,却没有立即行动,而是说起了赏赐的事。

阴阳孕道经他还没参悟,向上面汇报的事可以缓缓,等他有所收获后再向上汇报也不迟。

但汇报的事可以拖,可赏赐的事却不能拖。东野宇的身份太过敏感,众人虽然将其拿下,可心里仍觉忐忑,不知这么做是好是坏。

唯有把赏赐发下,明确的告诉众人,此事有功无过,才能安定人心。

“此事有功,这是无疑的。但是大是小,还要看朝歌的旨意。旨意不下,这功劳的大小也不好界定。”

“我的意见是,先给每人记一小功,表现好的,再多给一门神通,或是法宝做奖励。”

“等之后,朝歌的旨意下达了,若是大功,再重赏他们也不迟。若是小功,也不要吝啬,再给他们一些灵晶当做赏赐。”

申道人想了想,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因为此事牵扯到了西伯侯,所以具体要如何处理,是大赏还是小赏,还要看朝歌的意思,他们无法擅自做主。

“申公真乃老成之言。”

辛城御史赞道,申道人说的和他想的一样。不管朝歌的旨意如何,最后肯定都要赏赐他们,无非是大赏小赏的区别。

既如此,他们先小赏。这样朝歌的旨意下来,是大赏,他们再补。若是小赏,他们已经赏过了,倒也省得麻烦。

……

“姜黎,你这次事办的漂亮,连御史都要承你的情,八成快要升为中史了。不过,史官的晋升路线太过单一,一辈子只能在太史寮打转。”

“而且,太史寮越往上升,位置就越少,堪称一个萝卜一个坑。你的上司不动,你就是立再大的功,那也升不上去。”

“好比你要升御史,那辛城御史就是你最大的障碍,要么他调走,要么你调走,不然你只能当上史。”

“我看你也是个人才,所以特意提醒你一声,你要想继续往上爬,就尽快跳出史官体系。否则,等你成了御史,再想跳出来就难了。”

出了太史殿,寅城元士突然朝姜黎说道。通过最近发生的事,他觉得姜黎是个难得的人才,值得一交,所以才会出言提点姜黎,好卖个人情给他。

“多谢大人提点!”

姜黎闻言,认真的谢道。

寅城元士说的,确实是史官的短板,虽为帝之耳目,有着直接与帝辛沟通的权力,但缺点也很明显。晋升路线太过单一不说,上限也被锁死。

史官的上限,就是九卿之一的太史,虽位比诸侯,可终究不如一方诸侯自在。

而想要成为诸侯,最好的选择还是走元士体系。唯有成为元士,才能执掌一城。

而有了地盘,才好发展。

执掌一城,不停的向外扩张,直至化城为国,这是诸侯路线。

反之,安心经营,使得城内百姓安居乐业,这是升职路线,最高可成为九卿之上的三公。

姜黎若想成为诸侯,最好还是跳出太史寮。未曾听闻过,有史官成为诸侯者。史官虽然清贵,但定位却是臣。

一城之地,向来都是以元士为主,史官为辅,可见史官之地位。

“你心中有数就好,以你现在的功劳与身份,完全可以跳出太史寮,或是成为辛城元士,或是离开辛城,成为小邑之主,执掌一城。”

“你这样的人才,留在太史寮太浪费了。”

寅城元士摇头,姜黎这个人太适合做官了,他好似没有底线,栽赃陷害,敲诈勒索,真就是随手就来,且没有一丝的心理负担。

“我话已至此,你自己好好想想吧。还有,最近不要出门,以免合欢宗的人上门,找不到你。”

最后交代姜黎一句,寅城元士就与他分开了。

他要回府,等合欢宗的人上门。不出意外的话,他今年最大的进项,就是来自于合欢宗了。

为了堵住他的嘴,合欢宗一定会大出血。不然,就先前的事,足够让合欢宗在辛城待不下去了。

说到此事,还要感谢姜黎,要不是他提及合欢宗,寅城元士都差点忘了,先前之事,还有合欢宗的一份。

所以说,姜黎这个人能处啊,不放过任何捞取好处的机会。

……

与寅城元士分开后,姜黎匆匆返回家中,他急着查看自己的收获,他想要知道,宙光星盘究竟复制了阴阳孕道经的几分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