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2古制不一难抉择;旱气催动有粮援(2/4)

只是这还是有人不同意:

“不好,不好,武帝的规矩不好,年年打仗,不知道因此死了多少人。

武帝时的规矩,不合适!”

“对,不合适,我看不如直接用太祖时的规矩吧!”

“太祖虽然厉害,但当时领土不如后来武帝时大,大家过得也不如文帝时期好。也不合适吧!”

“我说你们,争什么,要我说,直接遵上古礼制,遵禹皇的规矩。”

“禹皇治水虽然厉害,但规矩不如尧皇好。”

“我觉得舜皇的最合适!”

“......”

一群人争论个不停,为究竟用什么时期的规矩而相互辩驳。

坐在轿中的赵玉婉听到众人之言,却觉耳边隆隆作响,感觉有些难受。

因为在此之前,她所固束的规矩,其实都是胥平帝时期的规矩。

这也是因赵家祖上就是在这位皇帝时期发家的。

只是,这位胥平帝的名声可不好,胥国也是在其在位时,出现各种衰败之象。

与这些人所说的各时期规矩相比,胥平帝时期的规矩,毫无疑问显得十分可笑。

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赵玉婉忽然感觉自己散布出去的规矩,竟然有崩裂迹象。

尤其是离得比较远的几处地方,规则束缚竟然直接垮掉。

再听这些人的讨论,更是让她难受起来。

古制、古礼,原来也有这么多不同,究竟该遵守那一种呢?

赵玉婉拿不定主意,只觉心神晃动,有些不稳,难以定静下来。

便想着听一听这些人辩论,用胜者的规矩。

但在场之人,其实都是一群乡里百姓,并没有多少见识。

他们的所知并不完整,大多来源于道听途说、戏文说书以及自己瞎猜乱想。

因此,在相互辩驳的时候,就会说出一大堆奇奇怪怪的规矩。

很多时候,还会将不同时期的规矩弄混,让人难以区分。

这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在场之人,有一个算一个,自身思想早就已经定型。

即便他们的思想都是偏见,也只会认为世上事,就是自己所想的那般。

若不是,那就是世界的错。

相互之间辩论,更是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服输。

若是被人驳的无话可说,也不会认输,而是沉默一阵,重新整理自己的偏见,随后再度加入“战局”,不为别的,就为说服他人。

只是别人也都是一般,大家各持己见,谁也不肯承认自己的想法有问题,都坚定的认为自己的想法没错。

这些话对于他们自己而言,自然是张口就说。

反正别人说的话,那是一句也听不进去、

不管对方说什么,都只是在想着如何将之否定,从而证明自己是正确的。

他们可以这样,但赵玉婉却是不行。

因为她自小是作为大家闺秀培养的,不但能识文断字,还能写诗作画,是个妥妥的文化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