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心魂皆空万事尽故人破劫点迷津(4/5)

要想知道这其中运作的基本规律,也就回到了最初的话题:

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也是对遗忘的描述。

最重要的一点:遗忘的基础,回忆,本身就是......

3-31心魂皆空万事尽故人破劫点迷津

一个滤网。

对于过往,总会本能地追忆,至激动处时,甚至还会感慨起来。——那时真是美好啊,甚至是大言不惭地表示,如果能回到过去该有多好啊。

是吗?可明明当年也有诸多苦楚,如今看来,却忽然就变得不值一提。放眼望去,竟然全是单纯灿烂得让人痛哭流涕的美好回忆!不仅会让你心生慰藉,还未让你徒增惆怅。真是奇怪!总是向往过去,可兴许再过几年,自己就又该追忆此时此刻。但眼下的苦难亦是真实,真实到能让你怀念过去。正如过往一轮又一轮的追忆和叹息,眼下的一切,也迟早会化作过去,成为新一轮被追忆和叹息的对方。真是奇怪!

为什么就没人想到,这是因为自己趋利避害的本性呢?

永远不满足于当下,所以会永远追忆过去。毕竟,现在的自己又不需要对过去负责,于是便只管回忆那些好的事情就罢,至于那些酸辛与苦楚,反正也不用现在再受一遍,又何必难为自己呢?

世人本能,皆好享乐而无责任。基于此,回忆选择了忽视。愿意看见的美好,留下雪藏,且放置最高处,以备不时之需。不愿意瞥见的丑陋之物,只待等个好时机,就统统丢掉!

一来二去,回忆变得甜美,连带着遗忘也被抹上一层蜜糖。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便是极乐与遗忘间心照不宣的默契。每一次没心没肺的极乐之中,遗忘就会趁你难以辨别,顺着这股快乐,将一些不再需要的单纯、简单、美好的回忆抹去。譬如抿一口蜂蜜的喜悦,吃一口红烧肉的满足,或是童年,这些单纯的极乐是永远也不会被记下的。行为的欢愉,大可不断复刻,却怎么也留不下某一份。至于时间的喜事,即便侥幸记下留住些许,也不过是雾里探花,盲人摸象。

另,极乐更重要的目的,遗忘,还要将所......

3-31心魂皆空万事尽故人破劫点迷津

有的苦楚丢下。这也是免得再惹你不悦,苦难啊,总是令人难以忘怀。每当你又开始伤心,又开始仔仔细细地纠缠过去的账单,好的坏的,谁欠谁的,事无巨细,一一列出。把过去抓得太紧,它就不好再行动了。加之,它也不想你在纠结悲苦回忆的泥潭中越陷越深,郁郁寡欢,再怎么说,保护主体才是本能的职责所在。

这样贴心又带些自以为是的照料,会持续很久很久。一直到你死去,大多数的本能都追随着肉体泯灭与你永别,唯独它还会跟着你,因为它还得保护你的下一世。换言之,彼时,你所有的回忆都成了它的目标。

它必须将你前世的过去抹得干干净净。唯有如此,你才能坦然接受崭新的一生,它也才能继续陪伴着你。

整个过程,其实也相当漫长。尽管人生苦短,行乐事少。但要让鬼魂在前所未有的愉悦中忘掉一生的快乐,也绝非易事。——幸好孟婆发明了孟婆汤,否则地府的入口早就鬼满为患。

只是,任谁也没有想到,忘川河尾劫末难的夺经,竟只是反抗如此简单的本能。

细想来倒也颇为骇人,毕竟这种相伴一生的本能,要在未察觉的情况下反抗又谈何容易?更何况孙铭辰生年不过短短十七载,从诞生之日开始,仅仅一刻钟不到,他便已经开始遗忘人生中的第九个年头。

但他的十一岁,可不是一个寻常的年份。

忘川只是按照既定的顺序清洗他的回忆,越是单纯的记忆遗忘起来就越是悄无声息,幼年和童年的记忆,即便清理得再快,也不会引起孙铭辰的注意。但忘川不知道,在他十一岁的某个结点上,前后竟系着两段截然不同的人生,剪开一点,往后六年的光阴竟骤然形同虚设。

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