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两难无所选(1/4)

先丧夫,后丧父。

二十一岁没于胡骑,羁虏春秋十二载方归汉。

归汉至今七年,汉季仍失权柄,天常仍不往复。

熹平盛景唯见少时梦中,邺城醒泪湿衾枕难自已。

蓬首徒行,叩头于丞相,全董祀之情分。

诵忆亡父,四百篇献曹,尽曹相之恩情。

孑然一身,唯诗琴作伴,年不及半百却已是待死之年。

只是让蔡琰没想到的是,最初她不过秉着即便死也要死在亲人身边的想法来上党妹妹这里暂居,结果竟在辛宪英所携的书中见到了另一方从未有见过的天地。

非伤春悲秋,非一言独断,非以感受论天地。

以事物论见,以所见析迹,合见迹为理而循。

脚下所踏的简单泥土有了数种分别,仰头所见的金乌之光透晶变化无穷。

尤其是其中对天地之猜想:

登山愈高则目尽愈远,然登愈高所见愈穷。

以此用算学论证,究山之高究视之远而算大地为弧。

虽然不知这著书者是用什么手段穷目之远,虽然那算学论断之过程看得异常吃力,但这种论证手段也都让蔡琰觉得比之那些根据上古记载而由心推断之说,更能令人信服。

不过其人所用之手段,蔡琰已经隐隐有所猜想。

虽然在论光篇章里有说透明琉璃有聚光散光之用,但蔡琰回忆起被掳去胡地时,曾在冬日也不得不去凿冰劳作时所见。

因此她也知道,阳光透冰会聚散,人目透镜视物也会有各种变化,这登高尽目视,说不得便是用那透明琉璃。

唯独可惜不知透明琉璃之制法……邺城倒是不难寻琉璃,她少时也曾有过用以把玩的琉璃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