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八章 苏辙(2/2)

两人落座后,苏颂就问道:“子由今日忽然登门,不知所为何事?”

苏辙拱手道:“小侄听闻叔父,今日入宫陛见,天子欲重用之……”

“小侄思及叔父往日教导之恩,故此特地登门,为叔父送几篇天子往日赏给小侄的御制诗词文字……”

“或许,可助叔父……”

说着就要从怀中取出那几篇天子在经筵上所做,后来赐给他的御制诗。

这也正是经筵官们的优势所在。

他们不仅仅和天子关系亲密,还可以接触到天子的诗词文章,从文字之中知晓天子的志向、想法。

而这些事情,他们轻易不会对外透露。

一则风险很大,二则这是属于经筵官们的秘密。

苏颂却立刻摇头道:“子由好意,老夫心领了!”

“只是,揣测圣心,非臣子所为!”

他本心就不是那种会钻营的人,何况,今日御前官家可亲口说了先帝对他的评价。

哪怕只是为了先帝的那几句话,他苏颂也绝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苏辙见着苏颂的样子,大感钦佩!

若是旁人,恐怕不止想要天子的文字,还想要知道那些天子在经筵上的故事。

于是,苏辙起身恭拜:“叔父高风亮节,小侄钦佩,愿以叔父为榜样!”

若是一般人,可能也就说说而已。

但苏辙这个人,说过的话,是绝对会做到的。

这一点,苏颂是知道的。

就像今日这样的事情,其实苏辙只会对他这样做。

其他人都不可能让其打破他的原则(苏轼例外)。

于是,扶起苏辙,道:“子由不必学老夫!子由该有自己的道!”

“就如文字……”苏颂语重心长的说道:“乃父、乃兄,是乃父、乃兄……”

“子由的诗词痕迹太重了!”

苏辙听着,拜谢道:“叔父教诲,小侄铭记于心……只是……奈何多年之习,一时难以更正!”

他的父亲苏洵,他的兄长苏轼。

和他太近,对他影响太大了!

尤其是兄长苏轼,那豪放的文风,让他总是不由自主的想要模仿、追随。

偏偏,他根本学不到苏轼的豪放、不羁。

对苏辙来说,他自己感觉,他恐怕要五十岁、六十岁以后才可能走出属于他的道来。

苏颂也知道,于是点点头,然后转身走到书房的一角,拿起一本诗集。

“这是欧阳文忠公,昔年赠老夫的一些文章,许多都不曾公开过……”

“子由拿回去,可以好好看看……或许能有帮助!”

苏辙郑重的接过,再拜道谢:“叔父大恩,无以为报!”

苏颂笑起来:“好好写文章吧!”

“来日,老夫若能看到子由的佳文,心怀足慰,子由也可以告慰明允了!”

听到苏颂提起自己的亡父,苏辙低下头去,说道:“小侄必不辜负叔父的厚望!”

能写出一篇传颂千古的文章。

这是他的父亲临终时,对他们兄弟的寄望,也是他的人生目标之一。

如今,长兄的文章,已经确定将传颂千古!

而他还在探索、追求之中。

反倒是,在仕途上,他似乎比长兄苏轼更顺利。

想起苏轼,苏辙就不禁有些怀念了。

尽管前几天,苏轼才写信回来,向他推荐了几道新发明的菜肴,同时送了一堆海鱼干给他——子由,子由,相信我,很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