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格物风潮(1)(2/2)

万一有人陷害老夫呢?

所以,必须得打起精神来。

就从现在开始!

吕公著转身,走向书房。

他得去写奏疏,同时还得好好想想,怎么将格物致知融入自己的学说之中。

于是,在书房门口,他回头对吕希纯吩咐:“子进啊,替老夫去买一本《格物论》回来。”

上次那本,他看完之后,就随手丢在都堂令厅,现在已经不知道去那里了。

吕希纯楞了一下,旋即拜道:“诺!”

……

太学。

陆佃拿着勺子,将煮好的茶汤,一碗碗舀好,然后一一分与在坐诸生。

今天,在这个学斋之中的都是大儒。

既有太学名士,也有宫里面的经筵官——集英殿说书吕希哲、苏辙,集英殿讲书程颐。

真真是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

而圣人之义,乃是微言大义,隐含于文字之中。

自范文正公后,天下学者,纷纷摒弃汉唐旧儒的注疏经义,直接复古,直接去向圣人文字寻求大道。

于是,人人都可以解释圣人经义,人人都能重构圣人大道。

所以,大家坐在一起,难免针锋相对,也难免辩论不休。

不过,大家都是体面人,会点到即止。

当然了——这只限于在场的人。

那些不在场的……就怪不得大家嘴上不留情了。

现在,正是讨论后的休息时间。

大儒们喝着茶水,谈论着汴京的琐事。

渐渐的,就有人开始谈论起那个在靖安坊的‘汴京学府’了。

“当今天子重文学,以靖安坊之利,而用于兴学助教,可谓圣主也。”有人称赞着。

自然就有人不同意了:“当今天子,圣则圣矣,奈何,锱铢必争!”

这指的是去年的堤岸司扑买以及后来的市易务欠款催收了。

在太学不少人眼中看来,天子富有四海,所以不可与民争利!

堤岸司罢废很好。

但为什么要扑买呢?

应该将它们送与百姓!

市易务的欠款就更是如此了!

天下本已困顿,天子何必催收的这么紧?

缓一缓,给百姓喘息空间。

甚至一道旨意,免除天下积欠,让利于民,那才是真正的圣主明君所为。

此人的话一出口,当即赢得不少人的共鸣。

于是,便有一位太学的老学正,叹道:“老夫听闻,靖安坊的‘汴京学府’,将设有蒙学、小学,只让汴京学府房主直系子弟入读?”

他看向了在坐在吕希哲、程颐、苏辙,拱手问道:“敢问三位先生,可有此事?”

程颐、苏辙、吕希哲三人微微颔首。

这是事实。

“有辱斯文!”这老学正顿时摇头:“如此一来,那蒙学、小学岂非成了不问学问、品德,只问财帛之处?”

“圣人经义,将要为铜臭所污!”

说着,他就痛心疾首起来。

其他人纷纷附和:“是啊,是啊!圣人之义,怎能为铜臭束缚?”

“三位先生当在御前好好进言才是。”

程颐、苏辙两人听着,都是有些面红耳赤。

但,吕希哲这几个月来,一直在御前奔走,甚至有时候会被喊到福宁殿东阁,陪同天子读书、写字。

他难免在这个过程中,被天子的一些私下脾气、性格、习惯感染。

听到这些人非议天子圣政,吕希哲顿时笑了一声。

于是,其他人纷纷看向他。

“原明有异议?”

一双双眼睛,盯了过来。

吕希哲放下手里的茶盏,微笑一声,道:“诸位贤达,恐怕还不知道吧?”

“当今官家圣明,为了兴学助教,不令学者困顿,已决心在汴京学府的蒙学、小学之中,高薪厚禄,以养士人!”

“蒙学教授,已初定月俸二十贯,另有四季常衣、免费租赁官舍以及每日三餐免费供应……”

“小学教授,更是厚薪,据说入为教授,起俸每月三十贯,亦可免费租住官舍,更可按照州学学官磨勘……若能教出一位能考入开封府府学者,则减磨勘一年……”

“更有其他诸般政策,正在考量之中……”

“将来不排除,从中选拔贤才,予以重用,甚至比照安定先生等故事,赐进士出身,授官一方的可能!”

太学中的老学究们,都是咽了咽口水。

从吕希哲口中说出来的事情,让他们震惊!

虽然说,大家都是甘贫乐道之士,而且,大家年纪也大了,实在拉不下脸去靖安坊的蒙学、小学里当教授。

但是……但是……

假如自己那些科举不力的儿孙能在靖安坊里,谋一个教授的位子。

这不就能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准备备考,同时还能享有一个清静、安逸、体面的生活吗?

此外靖安坊的居民,非富即贵。

自家儿孙,若是能在蒙学、小学里教了十几、二十年的书。

这人脉不就有了吗?

好多人都动心了。

吾等虽然甘贫乐道,但岂能让子孙也困于五斗米?

于是,在短暂的沉默后。

众人都是微笑起来。

“真乃圣天子也!”

“古来少主,圣明无过当今!”

或许是为了缓解尴尬,也或许是为了转移话题。

这些人旋即就调转了枪口,继续开始批判沈括。

吕希哲在旁边,静静的看着。

老实说,要不是天子让他有空就来太学多转转,他是真不想来!

这地方的酸臭味太重了!

太学里的这些老学究们,可不止批判沈括。

他们什么人都敢批判。

司马光、韩绛甚至是介甫相公的学问,他们也常常评头论足。

以为不过尔尔,话里话外都是——要是老夫能彼辈运道,这天下传颂的就该是老夫的学问了。

好不容易,挨到了这些人说累了。

今天的学术探讨也就结束了。

吕希哲等人起身,与陆佃及太学诸人一一拱手道别。

作为东道主,陆佃自是率领与会的太学学正们,将程颐、苏辙、吕希哲送了出去。

等到他们回去的时候,迎面就撞上了几个太学生。

这些人似乎没有发现陆佃等人,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听说了吗?”

“提举专一制造军器局,好像制造出了什么了不得军国重器呢!”

“据说,今天汴京城城外,出现的雷霆巨响,就是专一制造军器局根据‘格物致知’之道格出来的重器!”

“圣人大道,真是渊博至深,吾等当上下求索!”

陆佃听着这些太学生的议论,嘴角浮现出笑容来。

他回头,看向自己身后的那一个个在太学中德高望重的老学正们。

发现这些人的脸色,都变得极为精彩。

陆佃的心中,顿时变得极为快意——叫尔等经常非议吾师介甫相公的新学。

现在,来报应了吧!

同时,陆佃心中也生出危机感。

格物致知已发展到如此地步了?

竟格出了军国重器!

必须严正以待了!

也必须写信告知介甫相公,请介甫相公正视此事!

新学必须将‘格物致知’囊括其中!

不然,就有为他人做嫁衣的可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