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 张总高见(2/3)

所以张浩南跟陈文林描述的时候,也没说让农业局单干,必要时候,拉上工信局一起干,还能让市政府赚一笔翻新费,倘若有特别中意倭奴“技术”的兄弟县市,那弄个“技术引进”的名头,加个零就卖过去……

不宰兄弟的钱,那还是人吗?

聊了一会儿,陈文林就感觉这里面很有搞头,就是有些地方比较担心:“这走私……不太好吧?”

“陈局长,我买的那栋1013,原先是谁的房子,你不要告诉我不知道啊。”张浩南笑得玩味,他才不信陈文林啥也不懂。

“张总,我什么都不知道啊,我农业局的。”

陈文林脸都绿了,涉及到走私,一个繁忙的港口,咬咬牙,坚持坚持,一年逃个四五十亿的税,其实也不难。

困难或许有,克服了困难,这不就挺过来了吗?

但陈局长毕竟是农业局的,是老实人,所以不置可否。

张总信了,于是笑道:“我们在香江卖碟片,卖磁带,卖录像带,然后出口到倭奴,很正常吧。”

“正常。”

“收到钱就行了,剩下的管那么多。”

“也是啊。”

至于说两条船在茫茫东海之中偶遇,然后互相帮忙补个淡水或者挪一下冰块,都是正常的。

钱到手了,剩下的不用管。

当然,这是极端情况。

能正经出口,肯定是要正经出口的。

唯一可惜的是,这年头国内鳗鲡产量还没有爆发,毕竟没有找到增长点,长三角地区随便逢年过节张张嘴,千几百吨产量就吃完了。

总市场盘子很小,连两个亿都没有,远不如甲鱼黄鳝还有螃蟹,甚至跟躬耕于田间池塘的小龙虾比起来,也没有多大优势。

虽说这时候的小龙虾市场也挺孱弱的,但在江汉、建康等沿江大城市,这时候已经有了正式的龙虾馆,并且十三香龙虾也遍地生花,只是尚没有成为招牌。

不过张浩南聊到闽越那边已经有人这么干的时候,陈文林眉头微皱:“会不会抢生意?”

“不用怕,他们只能玩黑的,玩不了白的。敢闹事,就通过官方渠道取缔他们。”

其中区别,就是倭奴布尔什维克虽然式微,但也是倭奴合法政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