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1 又是送上门的大生意(2/3)

但张浩南不同,他一开始猪肉主要是自用,压根就没想过做政府生意,是政府找上门来的,关他鸟事。

反正“沙城食品”“大桥食品”能自己消化生猪产能。

全国每年吃掉的猪,是以亿头为计量单位的,他养猪场的猪全部会变身也就那样。

很多业务就是这样,放在小县城感觉还行,一放眼全国,就让人挠头。

不过张浩南本身也没啥格局,更不要说追求了,所以能有大生意最好,没有也无所谓。

农副产品和一般工业品生产最大的不同,就是人类基本需求的相关产品产出,很少会出现大公司在行业竞争中不进则退的现象。

农副产品的迭代更新,只有在略微高一点的商业化附加值中,才会有重大影响。

就像番茄大一点绿一点,也不是不能吃,但小一点好看一点,就能摆上更有档次一点的柜台中。

反正就算“大桥食品”会倒闭,“沙城食品”也足够张浩南吃到老死。

而且随着国民收入增长,消费水平提高,他的财富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现在虞龙介绍的这个买卖,如果太麻烦,他也不会做,但要是有人想要辛苦点,那自然是无所谓了。

他不介意再多个几千万的进账。

至于说中电国际那位门路广的朋友,他赚得多,张浩南不眼热;他赚得少,张浩南感谢他高风亮节,多的,也就是交个朋友了。

到住处的时候,沈锦蛮换了一身汉服风的连衣裙,做了点化妆,看上去更像刚死了老公的小乔了。

奶奶滴,这谁忍得了?

做自己的曹贼,让曹贼无路可走!

吃了小笼馒头之后,喂了点鱼和乌龟,张浩南就接到了张浩程的电话,此时已经在大阪住下,在四天王寺附近的大夏鳗鱼饭餐厅。

这个“大夏”就是蔡大夏的名字,当然蔡大夏之所以叫蔡大夏,是因为他母校是大夏大学,所以一开始他不情愿自己名字出现在倭奴,但说是取自大夏大学之后,他就愿意了。

大夏鳗鱼饭餐厅,算是张浩南第一个在海外的实体店,一般人要在倭奴投资,其实还挺麻烦的,包括不动产的交易都需要很多流程要走。

不过蔡大夏的关系还行,反法西斯的老兵有个小型组织,固然在整个倭奴政治舞台就是个屁,但在地方上还凑合。

“库巴亚西桑”的老丈人,还是倭奴末代子爵之一,之后爵位当然是被炸没了,不过摇身一变,就在地方政坛混了多年议员当当。

奈何家族不给力,九成九的鬼子华族混得也就那样,所以小林这个老头儿在忙活鳗鱼的时候,他的小舅子带着全家老小就来投奔。

乡下小舅子羡慕城里姐夫的日子突然变好,做事儿还挺卖力。

当然见面之后,还是会吹牛逼乡下曾经哪些田被谁谁谁家搞了去,真是可恶,以前他们家可是给咱们家做园丁的……

但为了姐夫的鳗鱼,马上要进棺材的小舅子还是坚持努力奋斗起来。

七十岁的老鬼子都这么努力,晚辈们自然也要挣扎一下。

中年老汉带着年轻的晚辈们搞走私,当然他们也不承认自己是走私,而是驾驶自己的“雪风丸”在茫茫大海捕获了品质绝佳的鳗鱼……

期间可能遇到了不讲武德但讲道理的中国渔民,驾驶着“苏沙渔97”号渔船,给“雪风丸”整了点高档黄酒。

然后就收了点小钱。

交个朋友。

反正就冲“雪风丸”这倒霉名字,张浩南就觉得“库巴亚西桑”老婆的娘家人就不像是能发大财的。

不过这事儿不重要,他们能有偿疏通街头政治家的琐碎小事就行了。

“先住一晚上,休息好了再做事。”

“已经出去盯梢了,但有点小问题,目标在弁天町附近活动,旁边就是警察署。”

“先熟悉一下地形,不急于一个晚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