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做义帝还是做献帝,这是一个问题(2/4)

但诸葛瑾前日驳倒祢衡那番言论,把“德之始也”从“一天下”延后到了“定天下”。若进一步往深里挖,却有可能挖掘出“秦来不及有德便完蛋了,因此汉才是元德,德之始也”。

以刘协的身份,一旦得知了这个政治哲学理论,他岂会不想深入挖掘一下这个精神寄托?

想明白这一点之后,曹操也没什么可责怪诸葛瑾的,皇帝找他私聊,应该不是为了什么实权施政方略的事儿。

至于皇帝求个精神安慰,呵呵,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翻得起什么浪来?

曹操是最实用主义的人,最看不起政治哲学的作用,也就完全不担心了。

诸葛瑾则还有点谨慎,连忙对赵彦告罪:“陛下可是即刻召见?臣刚刚饮宴,恐酒后失仪……”

赵彦倒也没有为难他:“陛下口谕,明日一早觐见即可。”

皇帝临时起意召人,有些很急,但更多的是提前约个时间。因为皇帝也不知道传达的使者什么时候能找到人,不会一直候着的。学术讨论这种事情,也不是什么紧急公务。

诸葛瑾这才松了口气,恭送赵彦之后,不得不再跟曹操请示一下:自己那天跟祢衡辩论时,为求胜出,一时口出惊天之论,不知到了御前时,当不当讲……

曹操也没为难他,稍微定了一下调子,让他不要过于臧否前人,把握好尺度,然后就放他回住处了。

曹操也看出来了,诸葛瑾在听到赵彦传唤后,第一反应是先借口喝多了拖延,然后又请示了他。

可见此事没有任何阴谋,就是皇帝临时起意,讨论的也是儒家学问,不可能有任何实质性危害。

若是诸葛瑾跟平行时空三年后的董承那样、被皇帝召对时立刻急匆匆赶去,都不跟曹操请示,那曹操才会怀疑是不是密授机宜了。

……

被天子使者打断,酒宴也就匆匆结束了。

因为次日一早才召对,诸葛瑾匆匆回到徐州郡邸后,先收拾好一切,还吩咐陈登明早先帮他带着随从和行李出城,到城东三十里外的洧水亭等候。

诸葛瑾自己只留了陈到和少数几个武艺高强的护卫,等御前奏对完后立刻开溜。

一切都很顺利,转眼来到了次日、也就是十月二十二的清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