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赤焰传奇》(二)(3/4)

郑佩佩、俞飞红、于粒三位演技派演员的出现,让小希看穆霓凰跟亲人含泪见面的剧情时,也多了一份亲切感。

“去靖王府。”拜访完亲人,穆霓凰出了皇宫决定去靖王府,便是坐上了马车。

画面切换,来到靖王府中。

这是一座类似书房的殿宇,琳琅满目的书籍罗列在一排一排的书架上。

这些堆满了书的书架,阻隔了从门窗投射进来的阳光。

这就造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场景,殿宇内一半阳光、一半阴暗。

镜头从门口阳光处缓缓推进,越过泾渭分明的光线后环境变得阴暗起来。

小希这才看清楚,靖王在阴暗深处的案几前坐着,案几上还点着一根蜡烛。

待镜头凑近时,才能看到靖王手里的文书上带有“赤焰”二字,很显然这位靖王应是在查阅梅岭一案的卷宗。

但是,为什么要这样?

大白天的,大太阳的,在自己的府邸,干嘛还要在这么暗的地方翻阅卷宗,还要点一根蜡烛?

这说明什么?

小希抿了抿嘴,她感受到了靖王的压力,感受到了靖王为了调查梅岭一案,这些年受到的阻扰和磨难,感受到了这些压力和磨难让靖王纵使是在自己家里,调查这件事的时候也把自己放在阴影处。

靖王不是怕,而是心中的光明在这十年间被周遭的人和环境慢慢侵蚀。

这就导致,靖王明明是在做一件正义的事,却偏偏只能行走在阴暗中!

这是乔镇宇饰演的靖王第二次出场,加上庆功宴第一次出场,两次出场都没有任何台词表明靖王的性格、地位。

但就是这个十来秒的镜头,表达了靖王为人处事由内而外的坚决、对黑暗抗争到底的意志和艰难的生存环境。

没有任何台词,就只有这个镜头。

这就是镜头语言的魅力,这就是镜头的艺术。

仅仅一个镜头,靖王这个人物就初步塑造起来了。

“靖王殿下,霓凰郡主请见。”殿宇外有侍卫报。

乔镇宇抬起头,一直沉重的脸色终见笑容:“请。”

他站起了身,刘艺妃比他想象中来得快。

正好,他越过光线分界点,立于阳光笼罩中的时候,刘艺妃就走进来了。

这个光影细节,这个让靖王从阴暗走向光明的细节,是否在说,刘艺妃的到来,给了靖王希望,调查梅岭一案的希望,让靖王的心里重新充满了阳光。

根据光影细节对比梅长苏的出场,梅长苏全程都笼罩在阳光之下,说明梅长苏对调查梅岭一案很有信心。

为什么有信心?

小希忽然想到评论里说的:【梅长苏是不是就是林殊啊,他的回忆全是赤焰战场的画面,绝对是赤焰军的一员!】

不管梅长苏是不是林殊,从评论中得知梅长苏是赤焰战场亲历者,这正好可以论证为什么梅长苏的出场充满阳光了,因梅长苏是赤焰战场亲历者,他知道赤焰军发生了什么,那对破案肯定有信心啊。

“导演太厉害了叭!”小希很佩服地说,她经过大量网评的提醒,已经很关注这部剧的细节了,却是没想到其中细节比想象中的还要细。

梅长苏出场那充满阳光的光影,靖王这由阴暗到阳光的光影转变,就这么两个很简单的平常几乎不会关注的画面光线分布,却一前一后完美的体现了两个人物的内心。

“神剧!”小希赞美道,她愿意把这些年看的所有剧的好评通通奉献给《赤焰传奇》。

紧接着,是一段对话。

“你果然来了。”

“你昨夜当众提出梅岭一案,如此明显的提醒我岂能不知?”

小希露出惊讶之色,靖王在庆功宴上是故意说的?是提醒穆霓凰第二天来找他?这靖王心思缜密啊!

画面中,两人对视着,像是许多年不见的老友突然相见,万般言语有口难言的感觉。

“怎么,不认识我这个弟媳了?”刘艺妃打趣。

乔镇宇“噗嗤”一笑,忧虑道:“满朝文武都知道我一心调查梅岭一案,你如今刚回京就来与我会面,我也不知这是好是坏。”

刘艺妃没所谓:“我的丈夫在战场上消失,他的军队又被说是全军覆没,在云南征伐南疆十载无有闲暇,如今我卸甲回京若不过问有关赤焰军任何事,那才是不正常。”

她看向乔镇宇:“放心吧,我心里有数,那些躲在阴暗处的人估计也在等着我的动作,如果我什么都没做,他们反而会起疑。”

“这倒也是。”乔镇宇点了点头:“可如果真要一直查下去,我怕有些人会对你……”

他的话音未落,但意思明显在说赤焰一案一直查下去的话,恐有危险。

刘艺妃仿佛一切都在掌握之中,轻松道:“穆松去云南交接兵权会有一两年适应期,如果在此期间我出事,那我的云南军定会兵变,你觉得谁敢动我?”

乔镇宇笑了:“不愧是霓凰,做任何事提前都会做万全之策的准备。”

刘艺妃和他相视,两人那含笑的眼中逐渐坚定起来,誓要查出梅岭一案的真相!

小希两眼冒光,刘艺妃表现出的自信和智慧,这样的女角色是她从没见过的,简直不要太帅了好吗!

画面里,穆霓凰和靖王聚拢在案几,两人翻阅卷宗商议着什么。

镜头给到太阳,正午的阳光加速变换到夕阳西下的模样,代表时间的过度。

镜头一切,殿宇阴暗中的两人商议完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