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顾氏主人(2/5)

“记住了,以后把红木匣子交给你的孩子手中的时候,也要这么告诉他,国画的毛笔,玉笔最贵,却是竹笔最好。”

顾童祥回忆着当年父亲把套笔交到他手里时的场景,娓娓道来:“玉制的毛笔多为皇家内务府都造院之类的衙门,专门打造的御笔,性质坚硬,表面还有凹凸不平的花纹,很漂亮,但握起来其实并不舒服。”

翡翠笔通常是古董毛笔拍卖市场上,最昂贵的品类。

评书故事里动不动能听到的,“御笔亲提”或着“御笔亲封”这类说辞中的御笔,大多便都是翡翠制的。

近两年交易市场上,雍正或者乾隆时期的刻有龙纹的皇家玉毛笔,动辄价格能到数百万元。

但玉石类笔杆没有弹性,

这类毛笔行笔时,和纸面缺少沟通感,仪式性的象征属性大于实用属性,人家乾隆皇帝日常提诗作赋也不太用翡翠笔。

完全是收藏类的文物,

这种笔买家买回去都是锁在保险柜里等着增值的,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个收藏家抱回家里写字画画去了。

剩下的就是木笔和竹笔。

“有些书法家喜欢用木笔,但宫庭画师们认为,木笔性燥,不如竹笔传神,竹笔中的材质又以旧吴地的福贡龙竹为第一,你身前的五根笔,就都是由此而做的。”

顾童祥凝视着画匣里的这一套画笔,像是在看什么绝世美人。

“为经,你知道这套笔最珍贵的地方在哪里么?”

顾老爷子轻轻拿起一根成人食指粗细的中号毛笔,展现给孙子看。

“这叫沁玉色,按我们的行话讲,这套笔已经养出来了,是有神的。”

这只毛笔通体笔直,

笔身前半段和画师手指接触较多的地方,竟然碧绿碧绿的,明明是竹管笔,却泛出翡翠一样明媚的光泽,全然已经玉质化了。

“这是老笔的笔心,很罕见的。福贡龙竹砍伐下来时原本呈现姜黄色,可传说画师拿着这种毛笔画画,心血所至,经年久月,就会有一抹这样的翠色从笔杆中沁出来,时间越久,翠色也就越深。”

顾童祥笑笑。

科学上把这种现象解释为,老竹的植物纤维在人类皮肤油脂的温润和空气的氧化间,在漫长的时光中产生的化学效应。

不过,

宫庭画师们的说法更加浪漫。

“我父亲告诉我,这抹玉色就是一代代祖宗们精魄所在的地方,他们每画一张画,深色的笔墨颜料就会顺着笔杆慢慢沁了上来,将黄色的竹笔杆晕染成了翠玉,所以''''沁玉色''''在老画师嘴边,也常常被叫做''''墨翠色''''或者''''心血色''''。”

顾为经目光扫过红木画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