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汉克斯的心理预期(2/3)

2500万缅币换算下来还不到两万美元,拿上去手中已经极有分量。

这是汉克斯给那位大概率根本没见过世面的顾为经小朋友准备好的签字费,特地不用电子支付,全部都是一水儿的现钞。

很多人都小看了一大堆沉甸甸的钞票铺洒在眼前时,对一个人内心的产生的冲击力。

人在拒绝一张轻飘飘写着一连串零的支票与拒绝摆在眼前一沓沓的实体现金时,所需要的意志力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

能摸到的财富有极大的冲击力。

看到这么多钱真的摆在眼前,大多数人腿都直接软了。

若不是这地方不安全怕抢劫,那么多现金实在又太重,他都想着用本地人更常用的1000缅币和5000缅币的钞票。

上万张纸币像海一样的铺过来,对方肯定乐的找不到北了。

“呵呵呵,顾小哥,你马上就是我的人啦!”汉克斯乐呵呵的在脑海中盘算着合同的细节。

“不知道这家伙懂不懂行,能不能干脆一点签他个十五年?”金发年轻人砸砸嘴。

马仕画廊从上到下,大鱼小虾,总共签了196位艺术家。

从利益角度来说,画廊和他们的代理画家在对外利益几乎一致的同时,内部又存在各种勾心斗角。

画廊主们看艺术家,就像是田间老农看地里的庄稼,大队长看生产队的驴。

它们签新人和英超足球队运营青训队,本质上没有区别。

只是欧盟规定,16岁以下运动员只能一年一签,18岁以下则只能三年一签,保护年轻人不会懵懂无知在黑店俱乐部,把自己后半辈子都卖进去了。

艺术产业就没有这样的规定了,水也就很深,正规的不正规的一大堆,阿猫阿狗的野鸡画廊也不少。

不管大小画廊,面对在生涯“低价期”的新人的时,

所追求的原则都是生是我的人,死是老子的鬼,能签五年就不签三年,能签十年就不签五年,最好直接一签一辈子。

艺术家则不太愿意长期将职业生涯都拴在一个歪脖树上吊死。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万一以后有更好的机会呢?

因此业内每一位艺术家的合约期间长短不一,内容条件也完全不同。

小型画廊普遍的合同期都是三年,但是马仕画廊这种站在行业金字塔顶游的一线画廊,一般只要好好谈都能签到五年乃至七年以上的合同期。

像这位名叫顾为经的小哥,这种完全青涩的新人,从培养到成名,再到开花结果。

要是短合同就没意思了。

汉克斯此行直接是奔着签一份十年以上的长期合同来的。

总不能马仕画廊这家生产队屁颠颠的把小驴崽养的白白胖胖,膘肥体壮之后,转头给别的生产队拉磨去了吧。

“应该没问题,70%的抽成比例,每年四万美元的创作津贴,再给3~5个点左右的津贴涨薪幅度,两千五百万缅币的签字费,真是够慷慨的了,哼,若不是要给酒井教授这个介绍人的面子,给个四类合同就够了……”

汉克斯微笑着拉上公文包的拉链,在心中憧憬着对方接到马仕画廊的offer后,激动的热泪盈眶的样子。

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接到顶尖画廊的邀约,大多都是这个反应。

那天在从酒井一成教授得知顾为经的相关信息后,汉克斯在成田国际机场犹豫了半晌,最终还是没有着急的直飞缅甸。

反正在仰光这种地方,日常也进入不了其他竞争对手的视线。

汉克斯稍微花了两天的时间,研究了一下自己应该给出一份什么样的合同。

马仕画廊的常规合同可以分为四类合同。

三类和第四类都是面向没有任何没有市场知名度的画家。

这类画家在被马仕画廊签约后,好听点,他们在市场营销中会被冠以“新兴艺术家”的称呼,不好听就是没有画廊,你什么都不是的无名小卒。

四类合同普遍抽成在百分之八十五以上。或者不愿意分成寄售的话,画廊会以大约1500美元左右一幅的价格买断他们的油画作品。

听上去画廊像是个凶狠的吸血鬼。

事实上或许十中抽九的抽成比例也真的挺狠的,但是这就是一线画廊的底气。

面对这样的参天大树,

普通底层小画家就是靠在大树下乘凉的……小,连用“缠绕在大树间的藤蔓”这样的形容都不够资格。

想想那些演艺公司拿着几百美元的月收入的偶像练习生,就明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