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事到如今降了吧(2/5)

没有人可以剥夺这个自由。

为信仰而死固然值得称颂,苟延残喘活着难道一定要横加指责么?

今时今日,在这长江三峡地区,明军已经没有曙光,有的只是绝望和无底的深渊。

继续战斗下去,只有牺牲。

当然,年轻人自己不会主动选择投降,因为他也过不了心中那道坎。

所以,他在等待。

等待有人带他投降。

主动降和被迫降还是有区别的。

虽然结果一样,却能让人的内心好受一些。

也许,这就是遮羞布存在的意义吧。

年轻人叫王五,没有名字。

随的义父姓。

王五的义父姓王名德顺,顺军的一名掌旅都尉,其在随李自成围攻开封时收养的王五。

当时的王五是被饿得只剩皮包骨的父亲拿去与人交换的食物。

是谓“易子而食”。

在给了王五父亲几块饼后,时年两岁的王五成了王德顺的第五个义子。

收义子是农民军中的一个习俗,因为战乱出现不少孤儿,为了让这些孤儿能活下去,也为了给自家留个香火,很多农民军将领都喜欢收义子。

如大名鼎鼎的晋王李定国就是大西军首领张献忠的义子。

同样,大名鼎鼎的李来亨也是李自成侄儿李过的义子。

王德顺不识字,也懒得去想,便没有给几个义子取名字,就按年龄分叫王大、王二...

那么,王五就叫王五。

王德顺总共收了七个义子,现在只剩三个。

除王五外,还有个哥哥王四,弟弟王六。

其余几个要么病死,要么死于清军袭击。

王德顺本人也在永历十年随龙虎将军高一功进入湖南时,遭到当地土司袭击,不幸中箭身死。其死后部卒跟了刘体纯,时年13岁的王五同两个兄弟一块入了刘体纯部的孩儿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