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靖西将军报捷(2/5)

民变规模再大一些的话,对武昌也会构成威胁。

故昨日张长庚发文武昌、黄冈二府,除汛兵守备外多募乡勇往讨公铉,另命在黄州剿贼的督标副将马公明率部入大冶平定民乱。

区区民乱,倒是无需行文前线调兵回剿。

民变以外,也有好消息传来。

京师陆续有塘报来,说明朝宗藩曾监国的鲁王朱以海于去年冬病死,另闽浙总督李率泰上报朝廷,称郑氏贼首郑经因无法在大陆立足,已与洪旭等率残余明朝军民自思明东渡台湾。

这表明“海贼”郑氏集团已经放弃抗清事业,只想偏安一方。

如此将大大减轻沿海地区军事压力。

郑氏集团海船甚多,沿海各省最怕的就是那郑经哪天也学他爹郑森“大船入江”,兵临江宁。

因此郑氏集团东渡,无论海防还是江防,都能让清廷松一口气。

导致郑经放弃金厦前往台湾的原因,除了金厦、南澳等弹丸之地无法为其解决数十万兵员、百姓及官员粮食物资供应外,就是随着其父郑森离世,大批郑氏集团的文官武将陆续向清廷投降。

去年被郑经杀害的郑泰之子郑缵绪同其叔郑鸣骏便率数百战舰,上万披甲士卒归降大清,导致郑氏集团实力进一步受损。

郑鸣骏、郑缵绪降清后立时配合清军,会同荷兰舰队猛攻金、厦,郑经几乎支撑不下去。

靖南王耿继茂、闽浙总督李率泰趁机遣人招抚。

谁料郑经对于清廷给出的归降条件倒是没有异议,就坚持一条——不削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