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复天下(2/3)

王五朝对方看了看,淡淡道:“那你就跟着我。”

并没有说自己说话从不食言,因为他也起了惜才之念。

这陈世凯算是水陆两栖人才,陆战在行、水战也通,正好留在身边帮忙。

“好!”

陈铁头也是干脆,只还是问了一句:“将军将来是复明还是另有它图?”

是否复明,王五真不在意。

明室只不过是一面旗帜,需要时就打,不需要时就不打。

从当前形势来看,明室这面大旗于西山根据地三位老帅们,于这海岛张尚书都很重要,但对王五却不重要,对天下人也不重要,否则他不会以荆州为条件强迫穆里玛、张长庚对他“招降”。

因为,人心在清。

没有百姓的支持,地不足一县,兵不足一万,无钱无粮无兵源的明军根本没有翻盘的可能。

王五可以选择同三位老帅一起殉国,为后人留下一段唏嘘的悲壮故事。

但这样做,他就白来了。

所以,他选择隐忍,哪怕为此背负失节的骂名。

从将来形势看,明室这面大旗于反清也没有作用。

不管是吴三桂还是耿精忠,又或尚之信,全是以“兵强马壮者为天子”这一理念为奋斗纲领。

如果不是吴三桂早死,周室也必定取代明室成为清王朝的埋葬者。

明室这面大旗于吴三桂等人而言,有更好,没有也无所谓。

大抵就是个锦上添花的作用。

因此,王五不考虑将来打明室这面大旗,他想瓜分吴三桂的产业独领一帜与清廷打到底。

毕竟,吴三桂死时,不管是湖南战场还是四川战场、江西战场、湖北战场,吴军都是占压倒性优势的。

可谓重兵云集,强将如云。

吴三桂不死,谁敢说半壁江山的人心不在他这个三姓家奴身上,谁又敢说康熙不会收拾东西出关。

一切历史,不过是胜利者的历史。

成王败寇而矣。

再者韩王已说正衣冠、复燕京为社稷共主,如此更是没有必要自寻麻烦将明室捧在头上。

若要打明室招牌,其实也有余姚的王先生可用。

王五没动这小子,就是怕这个胆小如鼠的朱三太子再吓的搬家躲其它地方去。

他不会当着柳如是母女面说自己没有复明的念头,人河东君同亡夫钱谦益为复明事业奋斗了二十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