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是攻还是守(1/2)

“山河奄有中华在,日月重开大明天”这十四个字是王五让人挂在北门楼上的。

这十四个字不仅是口号,也旗帜鲜明的表明荆州军民自即日起正式复明,从此再也不是清朝的地,清朝的民。

复明,是王五如今唯一能打的旗号。

哪怕复明其实并没有多少市场,甚至于都无法“蛊惑”荆州所在的湖广百姓奋起抗清,于康熙三年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清运动。

但除了这个旗号,王五眼下没有任何旗号可打。

独立抗清,另树一帜,无疑痴人说梦。

吴三桂起事后敢自立周朝,继续同清廷硬扛,乃是吴军兵强马壮,本身已经成为大势,得了人望,具备问鼎资格。

王五可没老丈人这個实力。

眼下不打复明旗号,他甚至都无法做到部下同他齐心,因为他麾下的主要将领八成都是出自明军。

复明,没有任何迟疑便决定了。

东方大亮,满城的鲜血流尽之后,一场决定荆州十几万军民命运的会议火速召开。

杀戮了一夜的诸将从各处收到军令赶到会场后,令得会场瞬间弥漫血腥味。

环顾一众个个一身血的将领,王五没有追究昨日军令为何会走样以致酿成事变,导致他前番所有努力谋划为之付诸东流,因为追究此事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开门见山直接问诸将是坚守还是打出去。

纵然王五是众人的主心骨,这支人马也是他拼死从巫山带出来,于将领、士卒心目中威望极高,但在关系所有人生死的大战略上,王五没有独断,而是想听听众人的意见。

他的眼光未必就正确。

即便正确,但如果与众人意见相左,又或部下有人并不认同他的意见,那么在执行过程中很难说不会出现失误。

历史上,很多战役的失败都是源于内部阵营的分裂。

比如某位将领对上面的意见持保留意见,那他在领军执行任务时,可能就会对这个任务抱有抵触,又或不满。

如此一来,纵是没有背叛,执行力也必然会大打折扣。

该进时不进,该战时不战,该退时不退,该合兵的时候不合

种种失误叠加,迎来的就是失败。

眼下荆州明军的实力,是经不起任何打击的。

也就是没有容错的机会。

小小失误都会葬送这支刚刚割辫杀鞑要重开大明天的队伍。

故而,王五需要统一部下意见,将所有的力量拧成一股拳头,让所有人朝一个方向使力。

而不是一帮人朝前,一帮人却犹豫着要朝后。

被叫来参加军议的还有郭法广、罗子木等人,另外金冠三和李文也在场。

河东君柳如是母女被安置在别处,王五不想母女二人被这帮刚刚屠了满城的将领们吓到。

炮营统领马昌元最先开口,认为既然反了,那就索性离开荆州,水陆两营立即全军出动攻打武昌,尔后不顾一切向下游的江西、江南发展。

大致同太平天国路线差不多,都认为只要拿下南都就能有半壁资本。

辎重营统领许德义同意夺取武昌,但却不同意攻打长江下游,而是认为应立即攻入河南,致使中原震动,趁燕京的鞑子朝廷没反应过来前直捣燕京腹心之地,令鞑子朝廷中枢不稳。

这个战略有点像当年的红巾军北伐。

不得不说老顺军出身的许德义胆子很大,也具有冒险精神。

两个战略都是以“攻”为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