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章 东洋汉方医药的实力(4/4)

中药强调“道地药材”。

中村药业先后在大夏国建立了70多个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材种植基地。国内拥有最多gap基地的中药企业是同仁堂,而同仁堂gap基地也才只有8个。大夏国生产的大量药材原料出口到东洋,东洋进行加工再把成药卖到全世界。

重视中医古籍的传承。不同于西医,中医药的智慧植根于大夏国传统古籍之中。现在东洋汉方医籍的藏书量仅次于大夏国,还有20多家汉方医籍出版和翻译机构,每年出版汉方医药书籍100多种,其中不仅注重古代书籍,还特别关注大陆和港台地区最新的中医药研究动态,还在大陆和港台地区设立专门机构,收集所有中医药出版物,为其所用。

中医在东洋发展也并非尽善尽美。比如,东洋对中医存在“废医存药”的情况,在东洋,汉方药与西药相比,也还不是主流。

但这却给我们最大的赶超机会。

毕竟中医药是我们大夏民族的传家宝。

但是放眼全球,日韩占据目前海外80%中药市场销售份额,大夏国出口中药仅占5%左右。而早在2016年,核心期刊《中草药》更是提到,东洋汉方药占据了全球90%的中药市场销售份额。就连大夏国游客,也经常到东洋药店抢购汉方药自用或馈赠亲友,一些东洋中药制品更是各大电商平台海外购的火爆单品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都会心生疑惑,中药不是起源于大夏国吗,为什么全球生产中药最强的国家却是东洋?

东洋全球90%大夏国市场份额,竟然是靠它拿下?

这还要从中日中医药行业不同的发展情况来说起。在东洋,中医被称为“汉方医学”,中药被称为“汉方药”,而东洋汉方药在海外流行的秘笈便是标准化,从而不会与欧美标准发生冲突。

以我国中医药国际化最大的竞争对手,东洋最大的汉方药制药企业——中村药业为例,该企业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在药理、毒理、剂型成分分析的标准化、规范化等方面的研究,通过科学化的方式,将中医药的精髓与西方医药学接轨,自然就更容易通过欧美严格的药物审查。

再看研发实力,在海外中药市场上,大夏国拥有的专利权仅为%,东洋却占据70%以上,尤其东洋还获得了《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方》中的210个古方专利。重科研、重专利、标准化已经成为东洋中医药横行全球的利器。

在五千余年的悠久历史中,中药材资源以及完整的理论体系、实践经验等技术资源,本应是我国中医药行业在国际上取得绝对地位的核心优势,如今却一点点正在被他国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