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儒道基石(2/2)

相反,是极严肃的问题。

这件事情,从头到尾,就是李夫子的错,而且一错再错。

陈怀义虽然是童生,但才华横溢名震天下,又是掌院徒弟,来超然楼藏书阁参观参观而已,恭敬向你行礼问好,结果你开口就讽刺人家。

你李夫子要面子。

人家陈小酒仙不要面子?

结果一言不合便持剑相逼。

种种行为,不是一般地有失风度。

柳随风闻言,也颇为无语。

以前只觉得李夫子脾气不好,没想到太多。

现在才知道,李夫子不只是脾气不好,还不讲道理。

肖银铃此时此刻,心里却全是激动和崇拜。

真不愧是我肖银铃的师弟。

就是厉害。

讲道理都能讲到天翻地覆日月同辉。

讲道理都能讲出一篇动天地境的文章,还是被圣人点评为圣道基石的文章。

圣道是什么?

就是儒道。

儒道基石是什么?就是圣人之言,就是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是圣人开天辟地时自带的四部经典。

也就是说,小师弟这篇《师说》在圣人眼里与这四部经典一个等级,虽有不如但相差也不远,都是儒道基石级别的文章。

这样的文章,小师弟章口就来。

除了我肖银铃,谁还有这么厉害的小师弟?

想到这里,肖银铃几乎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兴奋,恨不能跳到小师弟怀里狠狠亲上一口。

小师弟真威武!

对错?

小师弟肯定没错。

这不,李夫子都羞愧到恨不能找个地缝儿钻进去。

陈怀义望着羞愧难当的李夫子,摇摇头:“夫子依然拉不下脸面道歉,对吧?也是,让你堂堂一大学士向区区一介童生致歉,比杀你还难受,因为你从来没有道过歉,你觉得向人道歉是一件羞耻的事情,可怜,可叹。”

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晚辈再讲一故事吧。”

陈怀义语气平和地讲道:“童年时期,曾于村口见一刀客与一农夫起争执,只因刀客一时手痒,以飞镖射断十余株青麦,农夫拦住,索赔银子十两。

“刀客不忿,十余株青麦便是足穗丰收,价值也不过数文钱而已,索赔十两银子,显然是讹诈,自然不答应。

“农夫一口咬定十两银子,少一文钱都不行。

“刀客也丝毫不松口,一口咬定最多赔偿三十文钱,多一文也不给。

“最后,在村老调解下,刀客赔偿一两银子得以脱身。”

说到这里,陈怀义叹了口气:“故事重点不在故事本身,而在陈某,当时,陈某旁观,心中疑惑不解,以刀客之能,面对农夫之讹诈,完全可以强行离开,甚至一刀劈死农夫飘然而去,还可以扔下十两银子以求脱身,何故要与农夫计较?

“若干年后,方知刀客所为,不过在一‘理’字,刀客有错在先,自知理亏,所以愿意与农夫纠缠,说是纠缠,其实是在讲道理。

“农夫开口索赔,为何?占着道理,是这个‘理’字让农夫拥有与刀客争执的底气,若不占理,区区农夫断然不敢招惹这般江湖人士。

“自那以后,某便知‘理’之一字虽轻,却又把人与禽兽虫豸区分开来,会讲道理方为人,不讲道理便如同禽兽,个人如此,家族也如此,国家更如此,知理,方知礼,不知理,便要遵循弱肉强食之道,与禽兽何异?

“再回想我与夫子之争,江湖一刀客愿意与一无知农夫讲道理,被农夫纠缠不曾拔刀相向,夫子何以不愿与某讲道理反而拔剑相逼?”

陈怀义说到这里,朝李景榆拱手施礼:“请夫子回答,夫子修行儒道百年,为何反不如一江湖刀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