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国债(2/2)

“心意我收到了,东西就不收了,你们初到岭南来安家,要用钱的地方还多,你们拿去市集里换钱吧!”

江棠棠不肯收,村民们却不依,坚决要送:“夫人,若不是你处处为我们灾民考虑,做了那么多惠民的政策,我们哪里会有这样的日子,这是我们大家的一片心意,夫人你可一定要收下。”

村民们都觉得如今的日子,比以前强多了。

以前在大周,税收重,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在地里干一年,最后一家人还吃不饱。

可在岭南,官府发种子,发铁犁,租借牛给他们,税收还少。

他们都觉得日子特别有奔头。

岭南的百姓都知道,他们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全靠战神夫人。

江棠棠没有收东西,倒是趁这个机会,说起了国债的事,“东西大家都带回去吧,大家若是感谢我,就多响应官府的号召,如今官府出了一个国债,大家要是有余钱,可以买上一些。”

“什么是国债?”村民们都满是疑问。

“简言之,就是官府向大家借钱……”江棠棠大致地给大家解释了一下什么叫国债。

听完后,当场的老百姓都惊呆了。官府居然向他们借钱,还给利息。而且这个利息还不少。

这是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更无法理解,官府不都很有钱吗?怎么还需要向大伙借钱呢?

听着大家嗡嗡的质疑声,袁三站了出来,大声道:“大伙想想,你们找官府借用的铁犁,是不是要花钱做?耕牛是不是要花钱养?还有那么的多种子……

“别的不说,就是修建水渠,维修河道,需要的钱也不是一点点。这些钱都是哪来的?”

“这都是官府啊!可夫人又不忍心增加大家的税收,官府没钱,就只能夫人自掏腰包,等夫人的钱都用完了,可不就只能向大家借了?”

袁三这么一说,村民们都懂了。

官府是把钱都花在他们身上了,所以现在没钱了。可即便是没钱了,官府还在想着维修河道,修建水渠。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地为他们老百姓做事啊!

往常在大周,税收年年往上增加,但官府却甚少组织人修建河道水渠,他们只能靠天吃饭。

但以后,他们有了水渠,再也不用怕干旱。河道加固后,也能抵抗一定的洪涝。

以后的几十年的收成都将有了保障。

百姓们都是知好歹的人,当下就表示,要把留存的粮卖了,来买国债。

江棠棠每到一个地方巡查,就顺便提一提国债,都如在上平乡一样,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支持。

于是,国债这个新事物刚在岭南放开,就得到百姓们的支持与认可,许多人都凑出钱来去买国债。

就是那家里实在贫困的,也与几家人合起来,买上一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