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商人与资本家的区别(3/3)

就听到赵骏继续道“一旦商人重利,那么就有可能哄抬物价。如这次淮南大旱,前年灾情开始,商人们便囤积粮食,把粮米一度炒到两三千文一石,这对于国家来说,绝不是一件好事,因而必须要监管,也必须要朝廷在其中参与。”

田昌其实早就从李谘那得知朝廷想要跟他们作价商股的事情,所以倒也没有意外,便说道“知院说的是,小人也以为若是全面开放榷卖,并不稳妥,因而愿意与朝廷一同协作。”

孟承起也知道这事,马上第二个表态道“小人也觉得这样最好,官家能够在其中,自然也能够监督商人不为利而有损国家百姓。”

众人都是聪明人,便立刻也纷纷跟进道“小人亦是如此。”

“小人坚决拥护知院的决定。”

“知院请放心,只要知院一句话,小人必赴汤蹈火。”

大家七嘴八舌地表忠心。

虽说朝廷监管且可能会在里面参杂股份,但也好比像以前那样,不仅受到官商的打压,还拿茶引盐引都困难重重的情况好得多。

在座的各位能够成为一方富豪,除了本身有商业头脑以外,要么是抱上了官家大腿,要么是见识过官家厉害,所以两害取其轻,相比于得罪官家,与官家交恶,那自然是与官家交好更有利。

赵骏见众人识时务,便笑了起来道“诸位也不用担心,你们今天既然能坐在这里,而不是被皇城司请去喝茶,自然是有理由。”

说着他看向田昌道“田昌,你虽是汴梁最大茶商,但也最多就是私人茶商,那些官商当中,不弱于伱甚至强于你的有很多,像马家、刘家、李家等等,你知道为什么是你坐在这里,而不是他们吗?”

田昌一头雾水,说道“小人不知。”

“因为我需要的商人必须要有优良的爱国品质,有为人的基本道德底线!”

赵骏环顾四周,掷地有声地说道“春秋时期,商人弦高在国家危难之际,假装犒师智退秦军。孔子的学生子贡听说齐国要伐鲁,游说诸国救齐。商人也应该爱自己的国家,而不是眼中只有利益。那样的人不配为商人,只是资本家而已。”

资本家?

众人一脸茫然。

有人问道“知院,何谓资本家?”

“资本家就是一群只看重利益,而忘记为人准则的人!”

赵骏解释道“礼、义、仁、智、信全被他们抛在脑后,为了利益,连家人都可以出卖。这群人是耻辱的象征,像淮南旱灾之后哄抬粮价的粮商,就是一群资本家,应该把他们挂在城门楼上将他们吊死。”

众人打了个寒颤。

怎么这位知院青天大老爷,开口闭口就是要杀人?

而且还是以吊死示众的方式。

杀心有点重啊。

“当然了,在我看来,商人并非贱民,他们同样也是国家的一份子。所以国家不能歧视商人,应该正常地像大宋任何一个子民一样看待商人。但同样的,我也希望商人能够爱国,能够诚实守信,公平公正。”

赵骏接着又缓和了语气说道“在国家危难的时刻,商人应该站出来帮助国家。在百姓危难的时候,商人也要担负起责任。我希望咱们大宋都是像弦高、子贡这样的商人,而不是在淮南旱灾之后哄抬物价的资本家。选诸位来,就是看重了大家爱国的品质。”

“不错。”

李谘微微点头道“尔等都是老夫精挑细选,如田昌,入中之时,少虚估钱财,又组建商行,稳定茶叶价格,几乎从不哄抬茶价,顶多也就是稍微溢价卖,该赚的钱赚,不该赚的一分不赚,这才是为商之道!”

听到他的话,众人心里稍微舒服点,田昌等人连忙说道“李相说笑了,我等也只是尽一些本份,汴梁百姓要茶,我等也是为国为民,并不敢贪功。”

“我等商人虽重利,却也知道国破山河在,若是没有了大宋,没有了自己的国家,便如浮根之萍,四处飘零。”

“是啊,请知院与李相放心,但有差遣,我等绝不推辞,纵使豁去身家性命又何妨?”

大家拍着胸脯保证。

汴梁商人不计其数,身家过百万者也不是没有。但赵骏偏偏只选了这十多人,原因就在于这些人算是商人当中比较有底线的。

都说天下乌鸦一般黑,可事实上古代地主阶级也不都是周扒皮。

史料记载当中,爱国地主、慈善地主非常多,遇到灾荒年月,也有不少商人地主会选择平价或者低价出售粮食,甚至干脆放粥铺救济灾民。

嗟来之食这个典故,其实就是一位叫黔敖的地主赈施灾民的故事,只是他言语过于傲慢,为饥民不能接受,终使善举不得落实。

所以在海水里面找针不容易,但在沙子里面淘点珍珠还是简单,最终李谘筛选出了十多位还算比较有良知的商人出来。

赵骏需要扶持一批商人,一来是稳定物价和民生,防止生活必需品常常出现大幅度波动。

二来也是为了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将来再把矿产进行半国有半私有化,就不信这些商人为了挖矿,不研发蒸汽机出来。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商人的行动效率以及调动物资的能力,跟目前的官僚机构比起来,还是很有优势。

入中法全靠朝廷通过政策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等到打仗或者救济灾民的时候,这些商人可比官府发挥的作用大得多。

因此与商人合作,进行半私有半国有化也是必要的改革措施。

等到将来这些政策措施又出了别的问题,再改革就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