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9【且乐生前一杯酒】(1/2)

雍丘大捷,战果斐然。

齐景两军先后合计投入兵力二十三万有余,景军作为战败方损失极为惨重。

牢城军、定白军和防城军伤亡大半,忠义军、长胜军两支骑兵在后续掩护主力撤退的时候,被大齐飞羽军和定北军狠狠咬下一大块肉,仅有庆聿恭麾下的夏山军骑步因为极坚韧的意志,得以维持住相对整齐的阵型,从而保留住大部分的兵力。

经过两天多的统计,此战景军战死超过五万人,伤者无法计算,遗弃的战马辎重不计其数。

齐军各部亦有不同程度的损失,总计两万一千余人阵亡,伤者一万六千余。

这场大捷最重要的意义还不在于具体的伤亡数字,而是齐军终于证明自己拥有一项能力,可以在野外大兵团对决中正面击败景军。

从二十年前杨光远含冤赴死到今日,这是齐军首次取得野外决战的胜利。

先前仅有的两次胜仗,蒙山大捷是厉天润集结重兵设伏吃掉景军一万余人,雷泽大捷亦是类似的情形。

此番齐军在雍丘城外战而胜之,而且对手还是景国名帅庆聿恭,如此足以洗刷二十年来的耻辱,同时将会彻底改变齐景之间的形势,景军在江北大地纵横无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简而言之,攻守之势异也。

雍丘城外遍布军营,负责追击景军败兵的几支精锐也已返回,处处洋溢着激动人心的欢庆气氛。

十余骑从大营出发,一人三马,沿着官道一路往南。

山河漫漫,日夜奔驰。

白马关、庆和县、博兴城。

过蒙山,入平江。

衡江天堑,波澜壮阔。

出靖州,入道州,进忻州。

江南春色,山川如画。

这一路上换了七拨骑士,数百匹神骏。

永嘉城已然在望。

及至北门外围,守城将士向这十余名骑士投来戒备的眼神,领头之人便高举红翎,与身后同袍齐声高呼。

“雍丘大捷,阵斩五万景军!”

喧嚣的城门附近陡然安静下来,只有那十余名骑士的呼声从远到近传来。

“雍丘大捷,阵斩五万景军!”

北门校尉一个激灵,猛地蹿了出去,挥手道:“让开,大家都让开!”

一阵熙熙攘攘,等候进出城门的百姓连忙朝道旁让去,看着十余名骑士飞驰而过,这个时候惊喜和激动的情绪才轰然炸开。

在场众人无论素昧平生还是相互熟悉,尽皆无法克制地高呼起来,然后紧紧相拥在一起。

这股情绪随着十余名骑士从北到南穿过京城正街,像飓风一般席卷全城。

京城震动。

无数百姓走上街头,文人墨客欣喜若狂,就连往常为人憎恶的青皮闲汉都无比骄傲地放声呐喊。

大齐等待这场伟大的胜利已经足足等了二十年。

人的一生有几个二十年?

那些白发老人老泪纵横,情不自禁地朝南边皇宫的方向叩首,口中高呼圣天子。

十余名骑士一路畅通无阻,径直来到皇城北边和宁门外的广场上。

不多时,宫中内监吕师周带着一群小黄门快步走来,从领头骑士手中接过火漆完好的捷报,又听他说完陆沉的交待,便急匆匆地返回。

与京城各处的欢呼雀跃不同,皇宫里的气氛十分肃穆。

不论是跟在吕师周身后的小黄门,还是值守各处的禁军将士,纵然知道江北大捷的消息,心里颇为喜悦,表情却还是很凝重。

就连宫外方圆数里区域内都已戒严。

尤其是来到后宫,那种沉郁的氛围弥漫各处,仿佛连空气都变得凝滞。

纵有清风徐徐,却化不开宛如实质的沉重。

来到文和殿外,小黄门悉数停下,吕师周独自走了进去。

外殿聚集着数十位大臣,六部、两院、九寺、七监的主官皆在。

吕师周迎着众人的注视,轻声道:“各位大人,江北捷报,我朝大军在雍丘城外击败景军主力,阵斩五万。”

若是换做其他时候,这群重臣肯定会兴高采烈,但此刻他们依然保持着安静的姿态,很多人脸上既有喜悦的表情,又透着显而易见的伤感,可谓是悲喜交加难以自抑。

吕师周心中默默叹了一声,继续往内殿走去。

内殿相比外殿要清静许多,仅有数位重臣在此,包括两位宰相李道彦和薛南亭、御史大夫楚怀仲、织经司提举秦正、军务大臣韩忠杰和沈玉来,还有太医院正桂秋良。

太子李宗本肃立榻前,许皇后和太子生母柳淑妃则站在床后。

龙榻之上,大齐天子李端形容枯槁,脸颊凹陷,唯有那双眼睛依旧清明。

长时间病痛的折磨让他极为消瘦。

吕师周跪行向前,颤声道:“启奏陛下,我朝大军在雍丘城外击败景军主力,阵斩五万!景军溃败而逃,边疆稳固,江山无忧!”

诸位重臣眼神猛地一亮。

李端静静地看着他,缓缓呼出一口气。

这口气仿佛憋了十五年。

他微微一笑。

笑容中多了几分释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