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四章 收获满满的岛国行(二)(2/5)

“这些基础化工原料,可以制备出各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产品和合成材料。”

“其中就包括,目前世界上工业生产需求量最多的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根据我拿到的调研资料显示,欧洲各国石油化工企业的原料储备量,一般都会控制在25天-40天左右。”

“也就是说,如果从我们买入原油现货的那天算起,未来的25天35天左右,这些石油化工企业的原油储备都将进入低库存状态,必须尽快从市场上寻找价格更低的货源进行采购。”

“而处在这些化工企业的上游,石油炼化厂的原油储备库量,一般来说也只有15天20天左右。”

“就算是他们当中的某些人,预见到了油价可能还会继续上涨,提前为自家炼油企业买入了大批原油现货作为储备。。”

“他们肯定也会在油价出现继续上涨以后,让自己生产的产品跟随市场价格波动,进行提价销售!”

“这就会让整条石油化工产业链在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后,出现几年前那样的情况,对国际油价继续上涨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嗯。。”

“你前些天出手的那些原油现货,就是卖给他们了?”大卫停下了翻看资料的动作,向比尔投去赞赏的目光,问道。

“是的!”

比尔脸上并没有露出过分自得的神情,继续说道:“我们买入原油现货的时间点,刚好是油价经过第一轮暴涨后的短暂价格调整期。”

“所以我就试着联系了多家石油炼化企业和油化工生产企业,与他们签订了几份意向协议。”

“这是商品互换合作意向?”大卫翻看着资料中关于这部分的记录,惊讶地问道。

“你为了卖给他们原油现货,还特意为他们寻找到了位于产业链下游急需补充原料库存的客户?”

“没错!”

比尔抬头瞥了一眼卡内斯和小彼得,示意他们把资料翻到最后几页,说道。

“我的这个想法,是来源于大卫曾提起的米国制造业大迁徙。。”

“5060年代,由于米国本土制造业的生产成本逐渐增加,价格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不断减弱,导致许多企业不得不来到亚洲寻找更理性的城市作为海外生产基地。”

“地理位置和地缘环境都非常合适的岛国,在那时渐渐成了米国制造业最青睐的海外中低端产品生产基地。”

“尤其是在林登·约翰逊总统的任期内,扩大了米国在越南战场的兵力投入规模,让岛国的这些企业都进入了一个更加夸张的成长期。”

“因为正是在这个时期,许多岛国完成了对来自米国工业生产技术的消化,并逐步在这些技术的基础上,研发出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出口产品。”

“比如,汽车、货轮、大型工程机械、精密仪器和家用电器等等。”

“要生产汽车、货轮、精密仪器和家用电器等商品的企业,又都是石油化工产品的最终端需求客户。”

“比如合成树脂,它就是原油裂解出来的低分子原料乙烯、丙烯、氯乙烯等,再通过聚合反应结合成大分子生产出来的。”

“合成树脂的种类繁多,是塑料的最主要成分,其在塑料中的含量一般在40~100。”

“它还是制造生产合成纤维、涂料、胶粘剂、绝缘材料等产品的基础原料。”

“前几年岛国政府开始大力整治高污染化工企业,督促它们搬离本土去外国开厂的时候,我与几个朋友过来岛国这边考察,投资了几家建设在菲律宾和印尼等国的石油化工企业。。”

大卫一边听着比尔的讲述,一边飞快的看完了资料,非常感慨的问道。

“于是,你就在我们买入原油现货的时候,就和他们签订交易意向协议了?”

“是的!”

“好吧。。”大卫翻看着手里的资料,在最后几页上指看到几家陌生的公司名字,心里就完全明白了比尔的意思。

他向四周看了一圈,很快找到一个精致的地球仪,把它拿过来摆在三人面前,笑道。

“刚才比尔提到的企业生产成本,如果用最简单的话来解释,是由生产原料和辅料成本+日常生产的能源开支+人力成本+销售投入,四个主要因素构成。”

“其中,采购生产原料和销售投入的成本,都会受到国际商品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忽高忽低,很难进行更有效的控制。”

“世界上大多数企业都会采用更能有效控制生产成本的管理方式,来让自身拥有更好的市场竞争能力。”

“人力成本控制!”

大卫用手指在地球仪上亚洲地区,画了一个圆圈,眯起眼向三人继续说道。

“在这片亚洲区域里,生活着世界上近一半的人口。。”

“我们先不谈其他国家,只看岛国。”

“1950年,岛国在战败后的总人口约8000万左右。”

“1970年,岛国人口总量已经超过了115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