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回家探亲(3/4)

“谁说不是呢,这世界上可没有第二个能为咱们这些下人着想的人了。”

“要我说,咱们将军就该早点带军北上,掀了他老朱家的台子。”

“说的对,咱们威海卫兵多将广,火器犀利,早该……”

“咳咳,你们呀,就替将军多积点口德吧,别给将军惹祸了。有些事,在心里明白就好,别说出来,知道吗?”年长的陈大力看着众人逐渐的情绪高涨,说的越来越口无遮拦,连忙出口打住。

“唉?对了,你们刚领的银币和之前的银币都存起来了,还是换成碎银子了?”看着大家伙都平复下来之后,陈大力趁机换了个话题。

“换?留着花呗!换成碎银子干啥!不方便。”

“就是,带着花就行,换成碎银子太不方便了。”

“这银币在别的地方能用吗?”

“你说呢,这银币又不是假的,也是用真银子做的,还能花不出去不成。”

“听说现在在外省,咱们的银币也能流通,而且一个银币在某些地方能值一两三钱呢。”

“要我说,咱们的银币那是真好,都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既好看又方便,最重要的是,含银量足啊!”

“是呀,现在的官制银含银量都没咱们的银币含银量足,就更别提那些个碎银子了。”

这些士兵嘴里提到的银币,是庞帅下半年刚刚弄出来的玩意。一开始是为了发军饷方便,主要是为了让士兵可以更直观的感受到发到手里的军饷有多实在。后来发现在民间流通起来也很受欢迎,所以干脆在就自己的领地内把百姓手中各式各样的银子全部给换成了统一样式和规格的银币,不再使用含量不统一的碎银子。

不过说起来,银币在明朝时也不是什么稀罕的玩意,大约在万历(1573年-1620年)年间,西班牙在拉丁美洲(墨西哥、秘鲁等地)铸造的银币就通过海贸流入了中国,不过主要在沿海地区流通,内地不怎么使用。

提到军饷,作者就先说说明朝士兵的军饷,在明初时,士兵的军饷主要是粮食和盐,可以折现成银子,大概在每月五钱银子左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