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章 功高不赏......(3/4)

但方应物仍然无动于衷,丝毫不为自己辩解。李裕只得叹口气,看来方应物是不屑辩解了,分明已存求去之志。只得转而又问穆文才:“穆部郎还有何话?”

没想到胜利来得如此简单......穆文才瞥了瞥方应物,上前一步道:“惟请大中丞秉公裁断,具结上奏。”

堂下旁观的御史闻言一片嘘声,但穆文才充耳不闻。自己堂堂的文选司主官,在衙门里当众被殴打,若不找回场子,脸面何存?还怎么当文选司主官?

在这里被嘘几声算什么,到了选官时候,一样有大把大把来对自己逢迎拍马的人,这就是现实!而且收拾了木秀于林的方家父子,自然有人欣赏自己,就快淡去的师门情义不能当饭吃!

李裕挥了挥手,“今日到此为止,待本官上奏之后再做计议。”

如此便算是结束了,穆文才抬手作揖,然后就要走人。但另一边方应物却立定没动,叫道:“慢着!”

我就知道不会如此简单便结束......围观的众人也纷纷停住脚步,然后听方应物说:“下官还想提醒大中丞一句,是否可以用八议之例?”

所谓八议,就是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审问罪过时候,遇到这八种情况,可以根据情况减免处罚。当然,大多数时候都是天子用来酌情开恩的借口。

听到方应物主动提起八议,在场众人心里忍不住都思索起来,方应物肯定不会无缘无故的提起八议,“亲故贤能、功贵勤宾”这八个字里,他到底能挂上哪一条?

而且一般八议都是由第三方提起,没有当事人自己自己提出来的,不然就有点自吹自擂嫌疑。

还没等众人想起什么来时,方应物朗声道:“成化十四年,下官在榆林进献筹边策,西北边关至今宁靖,此为一也;成化十五年,下官检举浙江海塘之案,避免海潮破堤,江南千里良田变为泽国,此为二也;

成化十六年,下官献奇袭威宁海之计,大军斩北虏酋首而还,献俘阙下告先皇之灵、雪土木堡前耻,此为三也;

成化二十年,国库亏空,下官奉旨督粮江南,解国库之危难、保京师之足食,此为四也!以上四条,皆登录于内阁诰敕房功绩簿,桩桩件件可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