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 诸葛寻仙(2/4)

司马炎因王充前番不肯奉旨出征,正然恼他,于是不听。当场授予马隆兵符将令,允其至武库任选兵器,并领三年军资,而后出发。

马隆叩拜谢恩,下殿而去。既有兵权及军资在手,三日内便募得三千五百壮士。

晋武帝闻说募兵完成,亲往校场阅军,见个个精壮勇武,不由大喜,遂犒军饯行。

镜头转换,甘凉道上,将军出征。

马隆辞帝出京,率引所募三千五百精卒西出长安,渡过温水,来伐叛胡。

秃发树机能闻说晋朝又派兵来,不以为意,亲领部众数万,据险阻遏。

马隆闻报叛军有数万之众,遂不急于对垒交锋,依险扎下营栅,暗令军中工匠,依自己所绘图样改革兵器,并作扁箱车数百辆。

数日之后,工匠入报:兵器改造完毕,扁箱车也已造就,一切准备就序。

马隆升帐,唤过部将张能、李会:命你二人各引七百五十名军士,如此如此,不得有误。

二将领令,各引军埋伏去讫。

马隆自引二千中军,三声炮响出营,列于温水之西,与秃发鲜卑两军对垒。

秃发树机能率三万兵出,见对方只有二千兵马,与诸将哈哈大笑。

马隆面对三万敌军,从容不迫,当下挥动令旗,命二千军依照武侯八阵图式,于广阔地带联车为营,并插鹿角于车阵外围。

秃发树机能见其这般列阵,更加好笑,下令吹动号角,使左右先锋各引一万铁骑,前往冲阵。晋军面临敌军冲击,岿然不动,静如岱岳。

眼见敌军进入一箭射程之地,马隆喝令擂鼓,将手中长枪往空中一举。

军士见到主将信号,忽将联车机械发动。只见车中强弩突发,一发十矢,便如疾风暴雨。鲜卑军将纷纷落马,死伤枕籍。

原来此便是当年马均所创“诸葛连弩”,惊世骇俗,何人能当?鲜卑军大骇,以为神器,返身便逃。反而冲撞自家后军,自相践踏,乱作一团。

马隆将银枪一举,率先纵马上前,带头冲杀。

两千晋军皆上马追击,鲜卑军大败,舍了营帐,向西狂窜。秃发树机能屡欲回兵再战,但三军溃逃,如何止喝得住?

陡见前面两峰对峙,中间峡谷道路狭窄,众军呐喊冲入谷中,挤成一团。

两万胡兵悉数入谷,忽听两侧山坡上炮声四起,乱石飞空,向谷中砸下。鲜卑军无处可躲,瞬时又死伤数千军马。

晋将张能立于高阜,大叫道:胡奴,尔中我马将军之计也。还不投降,更待何时?

秃发树机能大怒,一马当先,以手中铁槊拨打飞石,率领败军奋力冲出峡谷。

甫出谷口,前头军士忽然返回:大人不好,前面又有埋伏,出不去了!

秃发纵马上前看时,见前面空阔处又列数十辆车,每车后面各立两名军士,阻住去路。车阵两侧,黑石堆积如山,不知是何用途。

树机能以为又是连弩,叫道:诸将听某命令,休等他发箭,先以劲矢飞石射之!

众将得令,驱马上前,矢石齐发。

对面晋军呐一声喊,扯动机关,数十辆车顶忽地张开,顶上各有扁箱立起,便如木屋,将鲜卑军士所发矢石尽行收入其中,皆似泥牛入海,毫无声息。

秃发树机能叫道:休管他车阵,只管纵马冲击!

军士闻令,拼死上前。晋将李会见敌军势猛,急令撤了车阵,引军奔入黑石阵中躲避。

鲜卑军尽穿铁甲,驰骤上前冲杀,刚至黑石堆前数丈,却纷纷离鞍飞起,撞上石山,登时粘在山上,不能动转分毫,便如遭遇仙人施术,凭空摄去一般。

正在此时,背后喊声大起,马隆与张能率军追至,杀敌如砍瓜切菜。

秃发树机能叫道:放箭,射出生路!

众军急向对面发矢,势如狂风。李会并不躲避,只顾躲在黑石堆后,指点敌军嘻笑。

煞是奇怪,鲜卑军所发箭矢到得近前,却突然转弯,均落于石堆之上。鲜卑军不知何故,无不大惊,不敢再往前行。

秃发树机能闻听后面喊杀声已近,于是亲杀两员部将,催军上前。

众军被逼无奈,只得奋力前冲,却又纷纷被吸附于黑石堆上,便如飞蛾投火,石山上转瞬贴满军士,约有数千人。

秃发见晋军身穿皮甲,身上并无铁器,忽然大悟,叫道:卸下盔甲,便可得出!

众军领令,急丢盔卸甲,又弃兵器,这才逃出生天,簇拥秃发树机能而去。回首看时,三万大军,只余四五千人跟随。

正逃之间,探马来报,原来道口所堆石山皆是磁石,专吸铁器。

树机能闻罢大悟,复又惊讶马隆之能。

马隆以三千五百军大破鲜卑数万铁骑,从此威震天下。如此且战且进,不断获胜,即写成战表,遣人至洛阳报捷。

武帝在京,许久未闻马隆音讯,犹疑不定。众臣皆谓马隆此去必死,幸灾乐祸。

马隆使节到京,已是深夜,但思军情紧急,遂夜叩宫门,请黄门郎转呈捷报。

武帝深夜忽得捷表,不由大喜,急命下诏,授马隆假节,拜为宣威将军。

马隆拜诏领爵,率军到至武威。鲜卑拓跋部韩且万能闻之,遂率万余部众来降。

十二月,马隆引军大进,再与秃发相遇,展开激战。马隆复用神奇机械设伏,大破鲜卑叛军,并阵斩树机能。鲜卑余部皆降,凉州就此平定。

于是捷报再次入京,只有十二个字:经大战,斩秃发树机能,克凉州。

武帝喜不自胜,将奏表展示于群臣面前。贾充等满朝文武面含羞愧,再无他言。

秃发树机能既死,堂弟秃发务丸继为秃发鲜卑首领,但实力已衰,不能复与朝廷对抗。秦凉诸胡土崩瓦解,纷纷向马隆投降,不愿降者各自逃生,自此秦凉之变结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