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闲庭信步不掩叱咤风云(1/3)

“处理好软组织的血运与形态,只是毁损伤清创术的第一步。这并不违背创伤的治疗原则。但需要我们在治疗原则基础上进行新的解读。”

“切除所有必然的坏死组织,争取保留更多的‘非坏死组织’!”

方子业继续往下翻了一页,上书下肢坏死的时间窗时间:“肢体动脉血管栓塞严重缺血4-6个小时,即可发生坏死。”

“以上时间统计结果是我们创伤外科诸多前辈,在经历了数十万甚至数百万肢体坏死的患者后统计得出来的时间窗。”

“这一个时间作为评判肢体发生坏死的客观标准是非常恰当的。”

“然而,在理解这一条绝对标准后,我们应该去深入地了解,我们人体的机体组织,如果它在发生了严重缺血之后,断续地又恢复了血供的情况下,这样的‘间性’时间窗是否能被延长?”

“甚至,能够让‘时间窗’重新计时,为我们争取更多的手术时间?”

方子业的声音并非慷慨激昂,也没有刻意设计一些钩子带动台下听众的悬念,就只是在平铺直叙。

可不要忘记一件事情,那就是方子业将自己的基础理论加点到了5级。

理论这个东西到了高深处后,很难被直接发现,也很难在临床中直接发挥逆转性的作用,只是这样深度的理论,会让方子业自己在基础理论中,能深入浅出,轻易地游走常见病种的各种基本原理。

“在清创手术过程中,我们应该明白这么几个概念。第一,挤压综合征,第二,组织是否坏死,组织是否处于将坏死的状态;第三,暴力挤压导致的细胞溶解性坏死是即时的、不可逆的,缺血导致的局部状态紊乱,是属于可调节的。”

“所以,在清创的过程中,我们要一一对其进行分析。首先,挤压综合征常见于长时间的压迫性创伤,其本质是横纹肌溶解。”

“这里有一個关键点,长时间的组织受压,导致细胞内钙离子超载介导的细胞损伤,以至于细胞膜受损,细胞内容物渗漏,进入到血液循环后的再灌注损伤。”

“因此,这一部分的组织,是绝对不能予以保留,而是应及时切除的……”

“再则……”

方子业对于细致操作方法学,并未详细阐述,而只是讲一些原理性的、概念性的东西。

讲者的分享,也要分一个轻重缓急,首先你要给别人展示的并非是高端的技术,新的操作,而是要别人了解,你到底在做什么,做了什么,做之后有什么结果。

台下的听众,只有极少数的人才知道,你们在做的是毁损伤的保肢术,这个技术,是在理论上可行的,也只有极少数的人推导过。

如果不给别人讲明白理论上可行,那么就不具备可推行性,也很难吸引住别人的兴趣。

当然,这些人最想看的,还是你做出来的结果怎么样。

方子业用了三分钟时间,翻了六页的ppt,大致将毁损伤的清创术中要注意的一些理论细节描述清楚后,也就开始阐述结果了。

“毁损伤手术的第二步关键,依旧是遵循创伤的处理原则,恢复血运,用各种方法恢复血运。”

“血运通畅是肢体存活的关键,也是前提条件、如果患处以及患肢的远端血运无法恢复,那么其后果是灾难性的,严重者可导致患者电解质紊乱甚至死亡。”

“恢复血运的方法,并不是本节分享的主要内容。”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我们近期做过的三组病例的最终结果。”

方子业的ppt翻动到了第15页,言初小女孩的第一次清创术前后的对比图,就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

第一张图片是新鲜的毁损伤,皮开肉绽,血肉淋漓,放在了左侧。

第二张图片则是瘢痕化的皮肤,虽然瘢痕组织揪扯一片,但那一只‘观感’不佳的脚,并非是没了,而是实实在在地续接在了白皙的小腿下方。

而且图片的内容是下肢悬空状,这代表,患者经历了手术后,患肢不仅活了下来,而且还恢复了一定程度的主动运动。

与图片带给人视野的冲击相随的是方子业的配音,字字句句均不紧不慢地通过话筒扩散在会场里:“经过我们团队接近六个小时的努力,这一例‘标准化的下肢毁损伤’,最终成功的以保肢术告一段落。”

“然而这并未结束,在第一张图片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患者有大段的胫前神经的损伤。”

方子业用激光笔示意了一下胫前神经残端在画面中的距离:“至少有八厘米左右的缺损,这显然不能一期进行缝合处理。”

“各位老师同样可以看到,这些软组织经历了清创之后,所有肌肉的表层都存在着新鲜的切面,在神经受损,局部的运动功能缺失的情况下,足踝部的肌肉粘连是必然存在的。”

“我们接下来看两组功能查体视频。”

方子业再翻动了下一个ppt,小标题很朴素,就名为“静与动”。

然则,第一个没有去声音的小视频,就是言初足踝部主动和被动功能的查体。

“没有感觉?没有。”

视频中有一个白大褂用针尖扎了一下言初的足底:“不痛?”

“不痛。”小女孩的声音传来。

“被动活动明显受限,足踝部以下肌肉粘连性僵化。”

方子业并未解释,而是点开了第二个视频,视频开幕是同样的一只脚,只是另一侧的形态会稍微饱满圆滑一点。

视频开幕依然是白大褂戳脚底板:“有感觉吗?”

小女孩的脚缩了一下:“像一只小蚊子咬了一下。”

“动一动。跖屈。”

小女孩跖屈了5°。

“背伸。”

小女孩背伸了8°左右,且踝关节的内旋外旋,足的内外翻,虽然不及正常人,但这些功能均已恢复。

且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一次的肌肉在收缩时在瘢痕皮下凸凹不平。

这时,方子业才说了一句:“我们今天要分享的内容只涉及保肢术,所以无关的话题,我们就暂时不予讨论了,如果各位老师、前辈、同道……”

方子业才说了一般,台下不知道是某人没有素质地就飙了一句高音。

“你不说你放个der的视频呢?钓鱼呢?”

明显是一个脾气比较火爆的人。

看似不知道是谁,但开骂之后,左右前后坐着的人转头转身围成了一圈叠圆,这大哥就被围在了最中心。

方子业以及大会主持都看到了他,但方子业没予理会,继续说明:“感兴趣的话,可以在会后详谈或者以后有机会再详细交流,这里毕竟是会场,时间有限。”

“今天我们的主题,就是‘标准化毁损伤’的保肢术治疗,其余的无关话题,就不浪费大家的时间了。”

“我们接下来看看我们团队做的第二病例,这个病例的难度要远高于第一个病例……”

段宏其实也看到了飙高音的人,但这会儿只觉得这人眉清目秀,格外养眼。

用一句比较时髦的话,挖坑不填,少活十年,方子业此举纯粹就是欠揍。

自然啦,方子业是一个标准的学者,知道每一小讲,就只汇聚一个主题,而且在主题的过程中,毫无ps痕迹的对下一小讲的简单精彩内容进行预示。

其实发表文章,也要看编辑是否对你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感兴趣,如果正好投其所好,抓住了他的好奇心,那么你后续的投稿,就会变得相对简单很多。

如果说前期就是铺垫的话,那么来到了第二个病例后,就纯粹是‘装逼’环节了。

方子业已经铺垫完成了什么叫毁损伤,什么叫‘标准化’毁损伤,第一例毁损伤的患者,不仅保肢术完成了,保下来的患肢还不止是‘摆设’!

竟然还能恢复一部分的功能,这着实有点骇人听闻了。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会场上所有人都在期待,这第二例大腿部位的毁损伤患者,是不是也能够保住患肢,是不是也能够在保住了患肢之后,还能重建出功能来??

前者是必然的,因为这是毁损伤保肢术的个人理解,但后者就未必了。

股神经和坐骨神经一旦损伤,想要重建的难度非常大,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坐骨神经功能受损的患者不堪其扰,疼痛难安,甚至瘫痪在床。

方子业道:“这个患者的手术时长是第一例毁损伤手术的两倍。”

“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是他是胯关节的损伤,其二则是他存在着骨缺损,很多肌肉的一期止点并无着落……”

“这个胯关节损伤的清创术,我们团队足足做了接近七个小时,后续的收纳,修型我们又做了两到三个小时。”

“当然,在这个位置的损伤,其比较好处理的一个点就是血管比较单一,就是股动脉与腘动脉的续接,想要完成一期的保肢术,其难点并不是血运通畅,而是要将软组织处理好……”

“这是他保肢术后的图片,可以看得出来,下肢的形态是完整的,缺损的皮肤虽然仍存在,但二期予以皮瓣移植术处理,骨缺损的移植术治疗等,即可比较好的解决。”

“估计各位前辈都很好奇他最终出院时的状态。”

方子业又故技重施了一次挖坑不埋,直接将患者‘拄拐’步行出科室的图片放了上来。

没有视频,但图片中,患者自己拄着拐杖,双脚着地,患肢前迈,健侧着地,这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