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加大力度,不要停!(5/5)

“一些下种早的或许可以,晚的就不行了。另者,江南送来的多为稻粟豆,找不到多少小麦,恐难为也。”

“也罢。”邵勋说道:“今年事多,到年底之前,把所有能安置的流民安置好。房子、农具、役畜之类,千头万绪,一大堆事,确实来不及。明年开春之后,我亲来此地,带着大伙一起种粟。”

“有君侯在,百姓便有望矣。从今往后,人人称颂,声名远播,无敌于天下矣。”李重郑重一礼,道。

“哦?无敌于天下?”邵勋问道。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李重回道。

“这是孟子对梁惠王说的吧?”邵勋笑道。

挺应景的!

“百姓躬耕辛苦了。今日来此,一人加五合米,以飨国人。”邵勋又吩咐道。

唐剑很快吩咐信使去传令。

远远跟在邵勋身边的流民队主、营正们听了,情不自禁地低声欢呼了起来。

邵勋转身看向他们,道:“从今往后,尔等皆是我的国人,一荣俱荣,休戚与共。”

众人一听,也不知道是谁带头,黑压压一大片跪倒于地,大声道:“拜见君侯。”

这是国人拜见国君之礼。

君臣之间是有很明确的人身依附关系的。

这些流民被安置下来,没有“中间商”(士族、豪强),成为陈侯邵勋的直属陈国国人,假以时日,人心渐渐稳固之后,就是一股庞大的力量。

值此之时,即便是一郡太守,他也只能调动本郡很少一部分资源,还要与下面各个家族及其代理人(本郡官吏、将佐)打商量,讨价还价。

如果能摒弃中间商,直接调动资源的话,那数目可就非常可观了。

虽然这种没有中间商的状态可能持续不了太多年,早晚又会在国君与国人之间生造多个阶层,降低调动资源的效率,但我也就用这几十年,不是么?

要加大力度,下一批漕粮到来之时,还得再拦截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