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见闻(3/4)

很多以前无法理解的问题,也都有了答案。

前段时间,他终于跨过长江趟过淮水,进入北方地界。

又看到了另外一番景象。

贫穷,但精神上更加积极饱满。

那种感觉,都不需要用语言交流,只看精气神就知道,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叶云流虽然年轻,却知道这种叫希望的东西,意味着什么。

这一切无不说明,他们对朝廷非常满意,相信通过努力能让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好。

而且他发现,北方百姓普遍更加忠于朝廷。

一开始他以为,是朝廷在南方打击宗族势力导致的。

北方动乱数百年,早已破败不堪,更没有什么宗族势力。

与之相反的,南方相对太平,到处都是宗族势力。

朝廷接连打击宗族,北方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南方就不一样了,大大小小的势力打击了好几遍,百姓心中有所不满是很正常的。

但深入了解之后他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对于当前的生活,不论南北方的百姓,普遍都很满意。

南方百姓的会说:我们终于过上应有的好日子了。

北方百姓的会说:我们终于过上好日子了。

看似差不多,但深思却发现,内核完全不一样。

南方更加富庶,百姓认为过上好日子是应该的,过不好就是朝廷政策有问题。

北方更加破败,百姓的日子但凡有所改善,就会非常感激国家。

这两种想法没有什么对错高低之分,只不过是环境使然。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真实写照。

这个感悟,让叶云流对很多问题,有了截然不同的理解。

很多看似奇怪的政策,他也终于理解了背后的深意。

对于设计这些政策的人,更加的敬佩。

此时,坐在一个街边酒馆,听着一群庄稼汉讨论国家新政。

再次让他感受到了南北方的差异。

南方人多关心商业,关心文化。

百姓闲聊的时候,话题更多的是什么东西价钱好,谁家的孩子进学了,哪家的孩子有天份。

北方的百姓更加关注国家政策,讨论新政是很普遍的事情。

对于战争关注度也很高,哪里打仗了,胜负如何等等。

再有就是讨论农垦,谁家的庄稼好,应该怎么种之类的。

这也同样是地域差异造成的。

南方承平已久,更加的富庶,百姓多关注赚钱、关注文教。

北方的经济比较单一,就是靠农业,且面临草原边患,自然更关注政治和农垦。

这种差异看似不重要,实则对政策的影响非常大。

如果统治者不了解这些,在制定政策时候不加以考虑,很容易出现问题。

北方施行的很好的政策,到了南方就不一定适用。

南方很好的政策,到了北方就水土不服。

不过比起这些,他觉得更加紧迫的,是消除南北方差异。

长此以往,恐怕南北之争会愈演愈烈,不利于大明的长治久安。

就在他陷入头脑风暴的时候,壮汉丁路过喊道:

“你们怎么还在这闲聊呢,快去看热闹去吧。”

甲:“有什么热闹?”

丁:“徐家……就是魏国公府在卖地呢,整整七万亩,就只留下四千亩,其余全卖了。”

乙震惊的道:“什么?为什么要卖地?”

丙明显不信的道:“咋可能,他们家可都是上好的良田,水渠都修到田头的,怎么可能卖。”

甲也同样表示不信。

叶云流也不禁愣住了,魏国公府卖地?假的吧?

他连忙收起发散思维,竖起耳朵倾听起来。

丁得意的道:“这你们就不知道了吧,朝廷颁布了一道新法令,叫什么楼梯收税……”

众人一脸疑惑。

叶流云心中一动,说道:“阶梯性收税,田越多缴纳的田税就越高。”

丁:“啊对对对,小郎君一看就是读书人,懂的就是多。”

乙催促道:“快说到底怎么回事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