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声势(二)(1/4)

在众人的翘首期盼等待中,朝廷钦差们终于在腊月二十二这一天抵达南阳郡。

这一日,南阳郡主亲自领着属官和县令们出城迎接钦差。

前来传圣旨的,是礼部董侍郎。

董侍郎今年四十有五,正是男子盛年。董侍郎当年是榜眼出身,才学渊博,一直在礼部任职,短短十几年间就做到了礼部侍郎,正三品的朝堂高官。

董侍郎接了传旨的差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董侍郎早在十几年前就和南阳王府有往来。这几年南阳王病逝,陈长史和董侍郎一直有书信来往,每年的年礼也格外厚重。

可以说,董侍郎是南阳王府在朝堂里最重要的人脉之一。

“臣见过南阳郡主。”

相貌儒雅风度出众的董侍郎,微笑拱手作揖。

姜韶华含笑道:“董侍郎代皇上来传圣旨,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陈冯两位长史立刻迈步上前,和董侍郎寒暄说话。

文官们凑在一起,先论科举进身先后,再论官职。以官职来论,陈长史冯长史只是五品官,当然不及董侍郎。以科举来论,陈长史和冯长史比董侍郎早了两科,是正经的前辈了。

董侍郎和南阳王府交好,在京城算不得秘密。毕竟经常在朝堂上为南阳郡主张目说话。太和帝特意派董侍郎前来,显然是因为对没能满足堂妹请求一事有些惭愧之意。

董侍郎和众人寒暄一番,目光很快落在了崔渡身上:“这位就是长宁伯?”

崔渡立刻应声上前,向董侍郎见礼。

他平日里其实颇有些散漫,郡主对他一直十分宽容,众人也不拘着他。这些日子,崔平来了之后,反复教导提点他礼数。这几日,为了接旨一事,还特意训练他坐卧行走的礼仪。

和郑宸王瑾这样生来就是贵公子举止优雅的不能比,也说得过去了。

董侍郎忙笑着扶起崔渡:“使不得使不得,长宁伯种出新粮,于国于民都有大功。下官如何当得起长宁伯这一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