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阴晴(2/4)

“由于时间穿越的存在,未来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以前……确实得说是个人的体验的时间。”女人喃喃,又问,“两个时期的具体日期有分析过吗?这两个日期离我们都近得很。”

医生说:

“很难讲。”

“怎么说?”

“首先,是机器的时代,你也知道,历书上对此有明确记载,说这个数字是3042,也就是说,他抵达的年代应该也在3042年附近。”

“是这样,不过这也是第四次,只验证了三次的规律还需要更多的验证。”

“确实,内参就对此略有怀疑……因为在这个时代中出现了我们难以理解的特征。比如说‘预制模块化的组装式工厂’。”

“这怎么了?我不太理解。”

“因为‘预制的模块化的组装方法’在你们的时代可以认为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方法。我在教科书里读,里面好像是说这种方法具有的优点有,简单、流水化、高效、灵活、可测试性强、也比较节约罢。但在现在的我们的目光看来,这也是落后的、在技术不够发达时的折中选择。通常而言,现在的我们所在研究的领域是像这样的。”

头盔上亮起几个圆点。

女人阖上眼睛,在网络中看到了一连串的投影。她看到在一个方形的底座上有两个叠在一起圆形的基盘。随着几束定距激光从高处射向低处,从左边射向右边。在上的基盘开始上升,在下的基盘则不停开始堆叠物质,一开始还看不出是什么形状,但只一会儿,这些物质迅速成型,直至变成了一个接近人形的机器人。

“或者是像这样的。”

画面切换,从金属的工床变成了一个像是草缸的装满浅绿色的营养液的容器。在这容器的中间,无人机放大了在里面漂浮的全能细胞。全能细胞迅速发生分裂,开始自我增殖,形成囊胚。从囊胚开始,细胞开始分化出各种各样的零部件器官,按照机器提供的标识,只花费一天就变成了完整的人。

“再或者是这样的。”

画面同样是柔软的培养液,只不过颜色是淡蓝的,说不清楚是什么液体。无人机放大的画面里是游曳的纳米机器。接下来的过程就像细胞的分裂与分化一样,是纳米机器反复的自我增殖与搭建,直到形成一个漂浮在浅蓝色溶液中的机器人雏形。

相比起生物的雏形,机器人自复制的雏形和纳米机器所占据的空间都要更大点。

演示结束,画面定格在这三种生产方法上。

“我们的技术已经到这个程度了……也是这种代行人体的原理吗?”

他们穿过了回廊,来到了一个移动舱。移动舱有点像是曾经的电梯,带着他们开始向历书的保管室前进。

医生笑了笑,说:

“是的。尽管我认为我们的方法放在宇宙里,也不是什么多先进的方法,不过就内参的意见,未来的制造的方法,也不该像是现在或一百年前的地球文明。除非……他还有什么信息没有察觉到,或者认错了东西,使得模块化的组装变成了必须。”

“可以提供一些例子吗?”

“比如说某些模块其实是不能生产的,或者只能有限生产的,它又非常重要,那么只能围绕这几个组件进行工作,或许就有重拾模块化的必要。”

她听到这里,忽然在想会不会高度的自动化复杂化不是一件好事。话到嘴边,她问道:

“这应该有很简单的验证的手法吧。你们没有对那个直接承载人类意识的机器身体进行检查吗?我想机器里应该就有答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