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站台六分仪座红外线H波段第一(2/2)

“什么?”

问出这句话的瞬间,李明都猛地抬头,看向自己前方三个大小不一的球体。他惊骇地问道:

“你是怎么和我交流的?你听懂了我的话?”

那个最先发现了他的银色球体,某个声音就是从它那里传来的。

“它还没看到自己。”

李明都闻言低过了头。

一种像是外置的眼睛,不,更像是从银色球体方向的眼睛才能有的视觉进入了他的脑海。

他看到自己正被裹在一个小的蓝色球体。

他也是一个球体。

一个蓝色的球体。

这个蓝色球体的大小和那个小的黑球体差不多,只有乒乓球大。他不知道这是怎么容纳了他的身躯的,也不知道他现在算是什么。他又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鲜的空气,这时,他意识到这种空气充斥了他的全身。

银球体说:

“你已经结茧了。在天球,所有的物种都要结茧。有些家伙不用,不要接触它们。”

李明都仍然没有获得自由,他不能控制自己的走向,仍像是漂浮在没有着力点的太空。三个球体站在三个方位,它们在向前走,李明都的视野便开始向前。

黑色的球体这时发问了,也是这个时候,李明都才知道那个声音是黑色的球体。

“你还没回答我先前的问题,你是从簇里出现的吗?”

他诚实地问:

“什么是簇?”

“簇,就是你身处和见到的一切。”

黑色球体旋转了一圈,但一圈旋后,明明应该变回原样,就连前后也是一致的。它看上去却和原来大不相似了,更像是某种圆柱体。

光靠观察,李明都不能意识到这种变化是怎么发生的,但借由黑球体的旋转,他看到了他所来到的这个世界。

不,也不是他来到的这个世界。

这样的世界,他在二十二世纪见过,也在二十二世纪的两亿年前目睹。

那是起浪的群星,有庞大的青色巨星,也有黑又硬的小星星,有数以千计的明月,有浩瀚的碎石奔流,这全部的比起正常的宇宙要密集得多的物质世界在他的眼中慢慢缩小,直到形成一个光点。

光点旋转了一圈,却没有回到原位。只见里面所有的景象全部变得不同,大量的星星破碎又重组,奔放的尘埃与星际气体一起像是潮水一样向着一无所有的宇宙涌去,直到形成细丝般的结构。光点继续旋转,奔放的尘埃与星际气体开始内敛,渐渐形成其他的宇宙天体构造。

这些天体构造,还未出现在人类天文知识的范畴之中。

接着黑色球体又开始旋转了。在第二圈时,它变成了正方体,在第三圈,它看上去像是一个正四面体。在第四圈时,它终于又变回了球体,且说:

“这就是簇。”

一号银色球体说:

“簇里有一切。”

二号银色球体则说:

“簇就是一切。”

一号银色球体悲伤地说:

“一切都会消失。”

黑色球体又问:

“你是从簇中来的吗?”

无上明星的形象从李明都的脑海中一闪而过。他怀疑自己的脑电波会被读取,于是窒息了自己的想象,保持了默认般的沉默。

黑色球体说:

“它果然也是从簇中来的。”

一号银色球体说:

“它比较特别。”

二号银色球体说:

“对于天球来说,这种形式是被需要的。”

三个球体沿着一道斜坡像是被某种力量排斥了一样向上飞去。这时,李明都才看到了这壳的天空原是另一道壳。

在这更小的被包裹的内壳上,有着和底下的壳似乎是一一对应的完全相同的结构。内壳似乎包裹着其他的东西。大约是一分钟后,李明都意识到内壳相比外壳偏离了不足一度的角度。

这时,他发现内壳是在旋转的,那么外壳可能也在旋转。不过天球的最外层,也就是他最初见到月亮的时候,这东西不像是在自转的,或者它的自转非常慢。他设想壳与壳的空隙可能是众多球体们的交通通道。

三个球体带着李明都一起落到了一个麦田怪圈似的构造中。

这个麦田怪圈是由一系列有缺口的同心圆组成的。所有的缺口又刚好组成了一个新的圆。

三个球体落到了同心圆的最外边,它们在球里像是在直走,但墙壁会干扰他们的方向,像是被弹开了一样,让它们经过了每一个缺口,终于来到了圆心。

圆心一片空白,它就是壳的一部分。

但因为其上同心圆的建筑,它变得与其他壳不同了。

李明都看到圆心上画着一条粗的横线。

三个球体把困在蓝色球体的李明都推到了那根黑色的粗线上。

黑色球体说:

“它来自簇。”

接着,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任何一个球体说话。李明都很难辨别它们究竟是不说话了,还是只是不把话语讲给他听。

“你们要做什么?”

他大叫了一声,周围没有回应。他知道没有沟通的必要了。他的背后什么也没有,没有朋友,也没有社会,没有任何一种可以保护他的秩序。而这些球体的背后却隐藏着很可能是他无法克服的威胁。

对这不平等的差距,他既没有憎恨与苦恼,也没有不安或痛苦,只是冷眼凝视着这怪异的未知的时代。

三球体或者是完成了它们的交流,它们沿着原路返回,消失在模糊的墙壁的背后。

圆形的墙壁里,只剩下了李明都一个人。

他看到自己所在的球体正在沉入黑色的粗线。

这时,李明都明白过来,这黑线并不是画上去,它同样是不反射任何光的某种茫茫的有规则的东西。

黑色转过了一圈,变得较淡,像是玄武岩的表面。粗线状的长方形聚于一处,变成了一个几乎完美的圆,但相比起天球内部到处完美的球体,这个圆是有瑕疵的。

圆没有停止。在第二圈的旋转中,它迅速扩大,占据几乎整个第一环的面积,一种蓝色迅速被释放出来,从一点变成数个点,然后占据了整个黑色的圆的表面。

接着是第三圈的旋转。

某种像是花岗岩的灰色覆盖了原本的蓝。接着,红色和紫色次第而来,一系列复杂的颜色在它们的交界处奔涌而出,几乎要形成复杂的画布。结果某一瞬间,从圆的两极迸发,所有的颜色开始变成单一的洁白。

冰川的白色在下一个旋转中解体。雪白消退的缝隙间,他同时看到了蓝色、灰色、新的生机盎然的绿色还要其他无数的颜色。这些颜色仿佛不曾消失,只是藏在白色的下层。在白色消失的瞬间,它们开始出现、成长,抵达巅峰,直至自己的一切都献给这一永恒画作之构成。诸多变化的色彩,按照四色原理彼此分割,永不相临,无数细微复杂的图案爆发性地增殖,共同划分了圆的表面,却没有停留在某个瞬间,而是形成源源不断的绵延的流动。

像是水,像是风,像是陆地,像是大地深处永恒不息的震撼,偶尔迟钝,偶尔迅疾,犹如旋转的太极,在跌宕起伏的无限变化中,身不由己地一明一暗地闪烁。

在冰川的白色出现时,李明都陡然一惊。等到明暗如昼夜般来回闪烁时,他已彻底清醒。

在所有较深的颜色聚在一起形成中央的独立版图的时候,没有任何受过教育的人类可以完全不联想到一颗熟悉的星球,一颗他们所出生的蔚蓝色的星球。

既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在虚空彼此连续的一连串球体,像是波浪一样跃入他的脑海。

以及一句话。

“你知道地球。”

雷霆般的响声,模仿了先前三个球体的语调,像是三个球体的重合,在他的耳边炸开。所有的颜色顿时全部消失,黑球翻转,再度变为一根直线。

在地球这个名字出现的时候,一系列与之相关的印象,立刻在人类那卓越的联想能力中建立起联系。

李明都意识到他在不清楚的情况下不该进行任何联想,但越是想要拒绝这种联想的发生,这种联想便越是难以停止。

他想要闭眼,于是所有的景象全部穿透眼皮,直接打在他的眼珠子上。他更多关注不定型所见到的黑暗地底,尝试让自己变为一片沉默的深渊。于是横线忽然变化,在第三圈的旋转中,变成一大一小两个圆。复杂的月海出现在小的那个圆的表面。在第四圈的旋转中,更多的圆出现了,有带着环的圆,也有密布横向条纹的大圆。

这些圆所勾起的回忆不可置疑。

他并不清晰地知道这时候是该全部交代,还是有所保留。

但意外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的。

在极其漫长的距离外,不定型栖身的小行星发生了突如其来的震动。连续不断的剧烈反馈拉近了李明都的精神。原本第二双眼所见到的那些若有若无的画面变得凝实。

某种庞大的东西钻破了小行星的土壤。外界的光辉照亮了不定型封印自己的小洞,也照亮了不定型身后它所挖到的某种坚硬却很难看清楚的东西。

一个接一个单元方块似的机械体从破孔中涌入。

像针刺似的某种射线穿透了不定型的身躯。

它们发现了不定型,确凿无误地看到了这真空中体内膨大而皮肤缩紧的异物。疼痛的反馈借由二十二世纪人类不能明晰的渠道抵达了遥远的人体。李明都的五脏六腑像是被锤了一拳,这是大脑给出的错误信号。

于是所有关于地球的、冰河时代的、岩石的、生命的想象在一霎那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一些不成体系的抽象的念头在脑海中随着大脑接收到的错误痛觉信号像惊涛骇浪一样忽然出现又忽然消失。

单元俯身在不定型侧,将其带离了小行星的地底。在第二双眼闭合前的最后一瞬,不定型已被带到太空,其他单元从四面八方涌来,在被封死的最后一瞬,李明都看到了在太空俨然排列的无边无际的方块。

接着,他再不抵抗自己喷涌的睡意,昏死了过去。

也就是这时,底下的圆又转回一圈,变回了黑色的粗线。

包裹李明都的蓝色球体沉入了黑色的粗线中。接着,上面用一种具有汉藏语系特点又绝非已知的任何一种汉藏语言的文字书写道:

“你一定知道。”

“你是人类。”